当天凤五年秋末之时,凯旋归来的大军,让大汉上下轰动。
尤其是北地豪族,他们嗅到了利益的味道。
被缴获而来的牛羊牲畜,以及俘虏的青壮人口,这些都是财富。
尤其是当王瑾下令,要增设北府之时,更是让人心头火热。
新开辟的疆域,将会有大量的官职空缺。
班师回朝的大军,获得了大量的赏赐,官职提成,爵位土地,房屋仆役,出手之大方,让很多人看的眼珠子通红。
对于战功,王瑾从不吝啬,这是拿命搏出来的富贵。
当天凤五年末,王瑾再次提出征讨东海诸国时,没有了人反对,而是积极踊跃的想要参与。
尤其是王氏,族长在来面圣时恨不得把头给磕烂。
王氏在大海上的力量,虽然经过王瑾编练水军之由,吸收了很多经验丰富的水手和精良战船。
但是深厚的底蕴,仍旧让王氏在海上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于王氏的上进之举,王瑾虽然明面上没表态,但是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愿意建立功业是好事,比混吃等死要强。
王瑾不打算以后像养猪一样供养宗室,几代人子孙繁衍下来,会拖垮朝廷的财政,也不会裂土封王,分润中央权利。
他会给宗室子弟机会,给他们从政参军的机会,能建功立业才会赐爵位,但是会每代削弱,要是子孙无能,那么只能沦为白身。
天凤六年初,王瑾命萧极,郎溪,以及王叙为主将,统领十五万水军,兵分三路,直扑东海诸国。
为了战功与财富,出征的十五万水军,上到统军的将帅,下到士卒,全都士气高昂。
尤其是三个统帅,王瑾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谁的战功大,谁就是以后大汉水军的一把手。
不讲究他们的出身来历,要不然萧极一个降将,拿什么去跟王氏出身的王叙去竞争。
对此萧极是止不住的感叹王瑾的胸襟广阔。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汉水军,出云国第一时间没有迎战,而是派遣使者意图求和。
现任国王甚至表示,愿认大汉皇帝王瑾为父,以儿臣自称,年年供奉珠宝白银。
王瑾当然不想要一个半截身子都入土的老头子当儿子。
至于珠宝白银,灭了出云国不还都是他的吗?
面对大汉的强硬姿态,出云国上下恐慌不已。
半死不活的大晋他们都弄不过,更别说现在鼎盛如大日的大汉。
人口,经济,科技,国力上全方位的碾压,以及军事上过大的差距,让他们几乎丧失了抵抗之心。
凭他们三五万的水军,和当初的罗南国水军掰掰腕子还行,对抗大汉那是别想了。
面临灭国危机,出云国意图联合琉球,吕宋,苏里曼等小国对抗大汉。
可惜大汉水军不给他们结盟的机会,上来就是猛攻。
三路进发的攻势让兵力本就劣势的出云国防守起来捉襟见肘,没多久便被击溃。
等其余小国收到消息时,出云国首都都快被攻破了,想要援助根本就来不及。
只能去声讨大汉,表达不满。
各种谴责的文书发往大汉。
意思很简单,我们都老老实实的,没有冒犯你,你为什么要打我们呢?
出云国都愿意朝贡了还不行吗?一定要灭国吗?太不仁义道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