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两辈子,见识过真正繁华的人,哪怕她再怎么被亲人嫌弃没见识,林昭还是对这会儿的省城有些失望的。
要说起来,现如今东北的省城,那可是比京城还先进生活水平要高出去不少的地方,全国都是一等一的生活质量。
高楼大厦,大的百货公司都有。
可跟后世还是没法比。
最重要的,这会儿买东西还得要票呢,她手里的票都是从林家收到空间里的,她舍不得用,得到关键时刻再用。
小商小贩不用票的也有了,走街串巷的多,街边儿的小店也不少,都是日常用品和吃的,她现在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买啥呀。
眼看着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林昭又坐公交车回部队大院了,准备去招街所食堂混饭吃。
才一下车,就被满鼻子的茶叶蛋香味吸引住,咋这么香呢!
抬头一看,就在公交站点儿边儿上,有一个面馆,面馆旁边,门挨着门,一个看上去最多三四个平方的小屋子,带一扇小窗户。窗边墙上钉着个木牌,写着茶叶蛋三个字。
林昭撩开厚重的门帘进到屋里。
窗边一把藤椅上坐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灰色的外衣白衬衫配鸡心领的灰毛衣,黑色裤子,膝上盖着个小花被,黑布鞋衬得白袜子尤其的白。齐耳短发用一个黑色细细的发箍卡成背头,特别的干净利落。
老太太椅子旁边放着一个铁皮炉子,炉子上一口铝蒸锅,没盖儿,里面小半锅的茶叶蛋,全没在汤水里。
香气就是从锅里发出来的。
有买茶叶蛋的人一进一出,香气透过帘子飘到街上。
杂货铺扩建成超市之后,也卖茶叶蛋、关东煮、烤肠、炸串、熟食、卤鸭货啥的,都是她自已做。
煮茶叶蛋,林昭可是内行,她家的茶叶蛋还挺有名的,自媒体时代还被小年轻的网红们推过,算是小小的网红店。
但只闻着味儿,她煮的茶叶蛋就没老太太这一锅香。
“大娘,茶叶蛋怎么卖得?”
林昭蹲在锅边看汤里的配料,边问价。
“八分钱一个,一毛五两个。”
大娘倚靠在椅背上晒着太阳,眼睛都没有睁开。
“买两个,我自已捞行吗?”
锅耳朵上挂着一个小漏勺,老太太的藤椅边上挂着个竹筐,里面是干玉米叶,这会儿没塑料袋,那玉米叶就是装茶叶蛋的。
“嗯,装吧,钱放匣子里就行。”
老太太还是没动。
竹筐旁边有一个钱匣子,木头的,带着抽屉,用麻绳绑在椅子腿上。
林昭先给拿了一毛五分钱放钱匣子里。
又从竹筐里拿了一个玉米叶,用漏勺捞鸡蛋,正常来说,一般的顾客自已挑的话,要么捞大个儿的,要么捞入味儿的,或者找又大又入味儿的。
她当然不是了,一勺子从最底下往上捞,看着是要捞入味儿的,实际是想捞沉在锅底的香料,看看都有什么。
捞了三勺子,八角、桂皮、香叶,还有两个红辣椒,再没看到别的。
这还不如她放的配料多呢,她还得放点儿陈皮,草果啥的。
可这怎么这么香呢?
“捞宝呢?”
啊?
哦。
老太太的声音把林昭叫回神儿,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口重,想挑两个放味儿的。”
然后随便捞了两个色深的茶叶蛋,放到玉米叶上,把漏勺放回去,站起来,逃也似的出门进了隔壁面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