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仁多保忠决定包围武强城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
定。他背水列阵,将大寨扎在了这块军事上的“死地”!同时,在苦河与黄河上
他用船只一共搭起了八座浮桥,以他的大寨与武强城南门为中心,在苦河上一东一
西,各搭了两座浮桥,又在身后的黄河上搭起了四座浮桥。
如此一来,他就布了一个奇怪的阵形,在武强城东与城西,他各部署了一个指
挥的兵力,余下所有人马,则全部集中在城内的狭长地带,而城北却没有一兵一
卒。倘若城内的辽军想要逃走,那仁多保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仁多保忠的三路
人马,通过苦河上的四座浮桥联系,而在整个第一营的身后,隔着黄河,是仁多观
国的一个营的人马,两营之间,亦可通过黄河上的四座浮桥联络。
这样的阵形,说是包围,实际上城东与城西的两个指挥,与其说是围城,不若
说是保护苦河上的浮桥的。更加匪夷所思的,仁多保忠不仅以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为
借口,严令各个指挥不得攻城,还命令城东城西两个指挥,一旦发现敌军大举来
袭,不得迎敌,必须即刻撒回城南大寨,并且不得毁弃、破坏浮桥。
这让人很难分清楚,究竟是宋军要攻城,还是仁多保忠布了个怪阵,等着城里
的辽军来打自己。
可奇怪的是,武强城中的辽军,只是在神射军列阵未稳的时候,出来几百骑试
探性的攻击了一下,被神臂弓一阵齐射,辽军便灰溜溜的退回城中,双方均未有任
何人马损伤。辽军只在城头旁观宋军做这一切事情,仿佛这全然与他们无关。除非
有宋军进入城上的射击范围,他们连箭都懒得放。
而仁多保忠除了下令武邑的工匠制造抛石机、云梯、撞车、木驴等攻城器械
派出使者前往大名府请求派出神!营与火炮支援外,却是一副长治久安的打算,整
天都在巡查扎寨的情况,不仅要望楼、箭楼一应俱全,还要求打土墙、挖壕沟与陷
马坑一虽说此时已是七月,黄河伏汛已过,秋汛尚远,但这黄河的事情,也无人
能打保票,倘若如前些日那样,突然来两场大雨,河水一涨,这一营神射军,大半
要成虾兵蟹将,这营寨扎得再牢,也是全无用处。然而,这次不论袁天保与张仙伦
如何劝
谏,仁多保忠却是塞耳不听。尽管袁、张二人坚信武强城内辽军必然不多
只要调来黄河南岸的第二营,以神射军的战斗力,哪怕是蚁附攻城,不过两三天功
夫,也必能攻克,却奈何不了仁多保忠“爱兵如子”的心意—他坚持没有攻城器
械,绝不强攻。
如此忙碌了整整一天,虽说土墙才打了一半,壕沟才挖了一小段,箭楼尚未造
好,望楼也只有一座,但也算是规模粗具,有模有样了。眼见着满营将士,大半累
得半死,疲惫不堪,仁多保忠便即鸣金收兵—这时众人才发觉这怪阵原来也有个
好处,那就是他们不必再啃干粮,黄河南边,早有人做好热腾腾的饭菜,一桶一桶
的担了过来,到众人跟前。
袁天保与张仙伦休说一辈子没打过这样的仗,便是听也没听说过。因为仁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