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心默默为儿子披上铠甲,指尖在护心镜上停留片刻。
二十年前牛家村的血仇、十八年来错认的父子情,最终化作一句颤抖的叮嘱:“活着回来……比什么都强。”
杨康策马南下的七日,正是蒙古先锋军围攻襄阳最惨烈的七日。
太湖夜战:他单枪匹马冲破水匪封锁,银枪挑落十二名敌酋,缴获的军报上赫然写着“屠城令”
三字;
荆门断桥:为阻蒙古铁骑南下,他以“杨家枪法”
震断石桥,左肩中箭仍死守隘口,箭杆上刻着“完颜”
二字——正是当年金国旧部的箭矢。
当白马踏过汉水浮尸时,杨康突然想起郭靖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嗤笑一声,却将香囊系在了枪缨上。
第七日黎明,襄阳西门告急。
郭靖刚击退一波攻势,忽听城下传来熟悉的枪鸣——只见一骑白马如银龙破阵,枪尖所过之处,蒙古斥候喉间绽开血花。
“杨兄弟?!”
郭靖几乎捏碎墙砖。
那个曾为金国小王爷的杨康,此刻银甲浴血,枪挑敌颅大笑:“郭大哥,这‘虎头湛金枪’可是八祖奶所赠!”
他反手一枪刺穿偷袭者的胸膛,“今日正好会会蒙古铁骑!”
黄蓉在箭楼上眯起眼睛——那杆枪确是杨延琪的旧物,枪刃处暗藏的“忠烈”
铭文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蒙古军阵中突然冲出一员猛将,正是当年杨康的旧部——金国降将仆散揆。
他狞笑着挥刀:“小王爷,您这是要学杨再兴马踏连营?”
“错。”
杨康枪出如龙,一招“千军辟易”
直取敌喉,“是学杨业,马革裹尸!”
枪尖贯喉的刹那,仆散揆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他至死不明白,为何那个曾与他共饮御酒的少年,眼中竟有郭靖般的坚毅。
此战后来被载入《襄阳守城录》:“杨氏子单骑破阵,枪挑百夫长三人,解西门之围。”
而郭靖在《武穆遗书》的批注中添了一行小字:“康弟枪法,得杨家真传。”
当夜,杨康在城头擦拭长枪时,发现枪杆内侧刻着一行娟秀小字——是秦南琴的笔迹:“愿君如枪,宁折不弯。”
之后,四人合力重整襄阳防务:
奇门遁甲:黄蓉以桃花岛阵法改造瓮城,布“九宫八卦迷踪阵”
;
蒙古战术:华筝献策破解回回炮攻势,建议以沙袋悬墙减震;
江湖力量:杨康联络旧部,招揽铁掌帮残部组建“死士营”
;
武穆遗书:郭靖依岳飞兵法设“连环弩阵”
,三千弓手轮射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