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顺在一旁听着,心里反倒更敬重——
圣皇不贪慕虚名,不勉强自己做“完美君主”,反倒把心思都用在了实在事上。
那些看似“昏庸”的舒坦背后,藏的是不折腾百姓、不苛求自己的通透,比那些空有“明君”名头却劳民伤财的帝王,不知强了多少。
朱有建想将高宇顺留下来,主要是有另外考量,无线电报是必然功成了,那么走私就可以搞起来;
朱慈烺如今越发显现商业天才,朱有建想让他去欧洲见识一番,但是到底年轻,需要有人看顾,环视一圈,大抵也就高宇顺可以胜任。
若高智成能够支愣起来,朱有建指尖轻轻敲着御案,先绕开心里的盘算,问向阶下的高智成:
“这次去中南半岛一趟,你倒说说,此行感受如何?
那边的情况,可有什么想法要跟朕说?”
高智成闻言,往前半步躬身回话,语气里满是实地考察后的真切:
“圣主,云贵之地多山多水多林,河谷平原少得可怜,确实不适合大规模耕植。
臣琢磨着,先前说把当地土司迁去中南河谷平原,真是给他们的恩赐——
那边水土肥沃,一年能种三季稻,比在云贵守着贫瘠山地强太多,他们往后的日子能不能过好,全仰仗圣皇的恩典。”
他顿了顿,又说起具体的安排:
“只是这些土司大多不懂耕植,朝廷也没法派太多人手跟着,臣就想,不如搞成‘合作组’——
朝廷出粮种、出技术、出工具,他们只负责下地耕种;
等收成了,也由朝廷派人收割、加工,最后按亩产给他们分粮食,这样既不用他们操心技术,也能保证他们有饭吃,不至于手忙脚乱误了农时。”
“还有工坊的事。”
高智成接着说,语气多了几分谨慎,
“臣觉得工坊必须攥在朝廷手里——
土司那边的人没读过书,复杂的机械工具实在操作不来,万一弄坏了设备,反倒误事。
不过可以让他们的妇孺进工坊做工,按京州的工费给月薪,不克扣半分;
老人也能安排些轻活,比如分拣作物、打扫工坊,不至于闲着;
孩童就送去蒙学堂,根据年纪教认字、学算术,给他们留条读书的路。”
最后提到合作组的管理,他眼里亮了亮:
“至于合作组的技术指导,臣觉得首选神谕会的传教神士最好——
他们既懂些农耕技术,又能跟土司那边的人说上话,忙的时候指导生产,闲的时候就讲讲神谕会‘神爱世人’的福祉,既能让生产顺顺利利,也能让大家记着朝廷的好,一举两得。”
朱有建听着,嘴角慢慢露出笑意,心里对高智成的考量更满意几分——
既顾着朝廷的把控,又没忘了给土司部众留活路,细致又周全。
他压下让高宇顺陪朱慈烺去欧洲的想法,先点头应道:
“你这想法周全,就按你说的办。
神谕会的人用着顺手,技术指导和传教两不误,也省了再派额外的人手。
中南那边的合作组,就由你与林有德交待清楚,务必把这事办扎实了。”
高智成连忙躬身应下:
“臣遵旨!定不辜负圣主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