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罗公主拉什米卡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色彩斑斓的石子,其漾开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各方。她那混合着天真好奇与神秘智慧的气质,以及可能隐藏的“和亲”使命,让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增添了许多变数。
在忽鲁谟斯港,拉什米卡公主的活动越发活跃。她似乎对大唐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好奇,从港口的战舰制式到市集上的瓷器丝绸,从士兵的操练口令到厨房里的蒸饼做法,她都会睁着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用带着奇特韵调的汉语饶有兴致地询问。
她尤其喜欢接近卡特琳娜,几乎成了这位“红衣海妖”的小尾巴。
“卡特琳娜将军,”她歪着头,一脸崇拜,“您的船为什么能跑那么快?比我们的快很多!”
“卡特琳娜将军,您见过大唐皇帝陛下吗?他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像太阳一样耀眼?”
“将军,您能教我使弩吗?我觉得那比我们的弓箭厉害多了……”
她问题不断,态度谦卑,笑容甜美,让人很难生出恶感。但卡特琳娜是何等人物,她混迹地中海,见过各色人等的伎俩。她表面上与拉什米卡谈笑风生,有选择地回答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甚至偶尔教她几个简单的弩箭操作动作,但内心的警惕却提到了最高。
她发现,拉什米卡的问题看似天真,实则往往切中要害,尤其是在打听大唐朝廷结构、军队部署规律以及陛下个人喜好方面。而且,这位公主身边总跟着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侍女,眼神锐利,手指关节粗大,不像普通仆人,倒更像保镖或者……精通某种技艺的人。
卡特琳娜将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和判断,再次以密信形式紧急送往长安,并加强了对朱罗使团驻地的监视,特别是对那位老侍女的动向。
长安,紫宸殿。李琰看着卡特琳娜的第二封密信,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朱罗公主,和亲?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通过联姻绑定一个强大的海洋王国,对大唐经略印度洋无疑是有利的。
但他李琰岂是轻易被美色和政治联姻所左右的人?更何况,这美色背后可能还藏着未知的野心和算计。
“婉儿,你怎么看?”他习惯性地征询身边最聪慧的女人的意见。
上官婉儿沉吟片刻,柔声道:“陛下,朱罗遣公主随行,其意绝非单纯朝贡。或为示好联姻,或为窥探虚实,或兼而有之。臣妾以为,无论其目的为何,陛下皆可从容应对。”
“哦?细细说来。”
“若其为和亲而来,陛下可先行接见,观其品行容貌,察其真实意图。即便纳之,亦需明定规矩,使其居于长安,便于掌控,绝不可使其干涉朝政或与朱罗里应外合。朱罗所求,无非贸易之利与海上安全,陛下可许其好处,然主导之权,必握于我手。”
“若其为窥探而来,则更佳。陛下可将其留在身边,以其为镜,反照朱罗之虚实。其所见所闻,皆可由我掌控,甚至可故意示之以‘强’或示之以‘弱’,误导朱罗判断。此乃将计就计之策。”
李琰闻言大笑:“知朕者,婉儿也!便依此计。传旨鸿胪寺,以隆重礼节接待朱罗使团,言朕对远方来宾甚为欣喜,待其抵达长安,朕将亲自接见。另,告诉卡特琳娜,对公主一行,以礼相待,其所问之事,无关紧要者可答,机密之事一概回避,严密监控其所有行动即可。”
巴格达,莎赫尔娜兹郡王最近感到一丝不对劲。她推行的一些惠民政策,在基层执行时似乎遇到了无形的阻力。例如,她下令拨发种子农具给战后返乡的农民,但总有消息传来,说部分地区的分发被故意拖延,或者分配不公。
起初她以为是官僚系统效率低下,但渐渐发现,那些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都与某些波斯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而这些旧贵族,似乎与宫中那两位埃及舞女背后的某些内侍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流言也开始变得更加恶毒,不再仅仅针对她的能力,开始影射她的私生活,甚至暗示她与大唐官员的合作是“卖国求荣”。
莎赫尔娜兹意识到,这不再是简单的嫉妒和抱怨,而是有组织的暗中破坏和诋毁。她感到一阵心寒和愤怒,但这一次,她没有选择隐忍或直接向大唐官员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