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唐盛世-绿色 > 第371章 季风与阴谋(第1页)

第371章 季风与阴谋(第1页)

季节的轮转在印度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西南季风的势头逐渐减弱,浩瀚的海面变得相对温和,正是航运往来的好时节。大唐的南境勘探队,在经历了数月的艰险与收获后,终于趁着风势踏上了归程。他们的船只吃水更深了,不仅装满了采购的胡椒、豆蔻、象牙等货物,更载着无数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宝贵情报——精心绘制的海岸线图、港口防御草图、主要邦国的兵力部署、河流山脉通道,以及厚厚几大本关于各国风俗、物产、宗教和权贵关系的记录。

船队一路不敢停留,以最快速度返回广州港。消息立刻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长安。当那一箱箱标注着“南境密档”的文书和图册呈送到李琰的御案上时,这位年轻的帝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立刻召集心腹重臣,闭门研读讨论了整整三天。

“陛下,”兵部尚书指着绘制精细的印度西海岸地图,语气激动,“勘探队之功,可谓厥功至伟!此图于山川险要、港口深浅、城池方位标注之详,远超前代!尤其对朱罗、潘地亚、西遮娄其等强国之军力、战象数量、水师配置,皆有估测!据此用兵,事半功倍!”

户部尚书则更关心物产:“据报,天竺之地,稻米可一年三熟,香料俯拾皆是,金矿、宝石矿丰富无比!若能将此地纳入朝贡体系,则帝国财赋将再无匮乏之忧!”

李琰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点在了朱罗王国的核心区域:“朱罗……水师强大,控扼东西方海路之咽喉。其使团此刻尚在忽鲁谟斯。看来,与此国是战是和,需慎之又慎。”他沉吟片刻,下令:“将这些图册副本即刻发往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及西洋舰队。令其仔细研读,拟定未来经略天竺之方略。另,厚赏勘探队所有成员,阵亡者追赠官爵,荫及子孙!”

忽鲁谟斯港,大唐西洋舰队驻地。朱罗使团受到了都督王老五和副都督卡特琳娜的盛情款待。使团首领是一位名叫那拉辛的朱罗贵族,言辞谦恭,带来的礼物却极为丰厚,除了常规的象牙、珍珠、香料外,还有十几头训练有素的战象和一批精美的朱罗青铜神像,展现着朱罗国的富庶与文明。

那拉辛表达了朱罗国王对大唐皇帝的敬意,希望与大唐建立友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共同维护印度洋航线的安全。他甚至隐晦地提出,希望大唐能限制一下最近在印度洋活动日益频繁的波斯湾海盗。

王老五打着官腔,表示大唐热爱和平,重视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往来,对于海盗问题一定会“严肃查处”。卡特琳娜则在一旁笑而不语,眼神锐利地打量着这位朱罗使者,心中盘算着如何能从朱罗国获得更多好处,或者……未来如何对付这个潜在的海上对手。

使团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那拉辛的侄女,拉什米卡。她年约十六七岁,皮肤是健康的麦色,眼眸黑亮,穿着朱罗风格的丝绸纱丽,戴着黄金脚链,行动间婀娜多姿,充满了异国的青春活力。她似乎对强大神秘的大唐充满了好奇,尤其对那位传说中的“红衣海妖”卡特琳娜格外感兴趣,时常找机会用结结巴巴的汉语与她搭话。

卡特琳娜何等人物,一眼就看出这小姑娘的心思绝不单纯。她一边虚与委蛇,一边暗中调查,很快发现这位拉什米卡公主在朱罗国内以美貌和智慧闻名,甚至有人传言她精通星象和草药之学。她此次随团而来,恐怕不仅仅是见识世面那么简单。

巴格达宫中,莎赫尔娜兹郡王逐渐适应了新的角色。她发现,当她专注于具体政务,尤其是那些与改善民生、恢复经济相关的事务时,不仅能获得成就感,也能赢得大唐官员更多的尊重和波斯民众的拥护。

她主持修复了底格里斯河上的一段古老灌溉系统,使下游大片荒芜的农田重新得到灌溉;她推动了巴格达市场的重建和规范管理,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她还借鉴大唐的医官制度,设立了一些简易的医馆,为贫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让她的声望在波斯民间悄然上升。甚至一些原本对她抱有疑虑的波斯旧贵族,也开始转变态度。大都护郭昕在给李琰的奏报中,也客观地提到了郡王近期的“勤勉与成效”。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她的成功。那位之前被莎赫尔娜兹依法惩治过的埃及舞女,在禁闭结束后,表面上老实了许多,但内心的怨恨却与日俱增。她们不敢再公然挑衅,却开始用更隐蔽的方式散播谣言,暗指郡王与大唐某位年轻将领过往甚密,甚至暗示她的一些政绩是沾了大唐官员的光,并无真才实学。

这些阴毒的流言像毒蛇一样在宫廷的阴暗角落里蔓延,虽然暂时未能掀起大风浪,却无疑在莎赫尔娜兹脚下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长安,夜色迷人。李琰在处理完一天的政务,特别是仔细阅读了南境勘探队的报告后,感到一种开脱的兴奋感。他信步来到了上官婉儿的蕙草殿。

婉儿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来,案上不仅备好了温热的羹汤,还摊开了一幅她根据勘探队报告初步整理的印度主要邦国势力分布草图。

“陛下,”婉儿轻声道,“朱罗国强盛,且似有主动交好之意。或可借此契机,遣使回访,一则彰显天朝气度,二则可实地探查其国情虚实,尤其是其水师详情。若其真心交好,则可共利商路;若其心怀叵测,则我所获情报,亦可为将来之用。”

李琰赞赏地看着婉儿,她总是能想在他前面。“爱妃所言,正合朕意。此事便交由你和鸿胪寺去操办,遴选精明强干、通晓海务之人为使。”

两人就着印度的话题又探讨了许久,从物产到宗教,从可能的外交策略到潜在的军事风险。婉儿广博的学识和清晰的逻辑,让李琰受益匪浅,心情也越发舒畅。

气氛渐渐变得温馨而暧昧。烛光下,婉儿眉眼柔和,唇边带着浅笑,主动为李琰宽衣解带。她的动作轻柔而体贴,与阿史那云的直接热情不同,更像是一种细腻的邀请和包容。李琰拥着她倒在锦榻之上,感受着身下娇躯的温软与顺从,很快就沉浸在与这位红颜知己灵肉交融的极致欢愉之中……(此处省略若干字)

然而,就在李琰与婉儿缠绵之时,一封来自忽鲁谟斯的密信,由心腹太监悄无声息地放在了外间的书案上。信是卡特琳娜写的,除了例行汇报与朱罗使团的接触情况外,还特意用加急符号标注了一条信息:

“……朱罗使团中有一公主,名拉什米卡,年轻貌美,聪慧异常,似精通异术,对其国内政局亦有影响力。其对我大唐兴趣浓厚,屡次打探陛下之事。臣疑其此行,或有和亲之意图,或为窥探之耳目,恳请陛下圣裁……”

这封来自遥远海外的信,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轻微,却可能在未来激起意想不到的涟漪。

李琰在第二天清晨才看到这封信。他看完后,沉吟了片刻,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朱罗公主……和亲?”他低声自语,“有点意思。”

帝国的棋盘上,似乎又多了一枚来自南方的、色彩斑斓的新棋子。而他,这位对弈者,需要思考如何落下下一步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