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年俗
腊八那天清晨,彩云早早就起床,开始熬制腊八粥,她先用大火煮,然后改用文火慢慢地熬,约三个小时后,她尝了尝,觉得差不多了,便安排玉强去请云凤全家过来。
“姐,我们全家都过来了。”云凤刚到彩云家门口就喊了一嗓子。
“好!慢点!”彩云上前搀着云凤坐下。
小梅见到玉兰便喊了一声“玉兰姐”,玉兰随口就来了一句“嫂子”,臊得小梅满脸通红,低着头不语。彩云立即上前对玉兰说“你应该喊她‘小妹’,等她长大了,嫁到我们家以后,你再喊她嫂子。”玉兰点了点头,拉着小梅的手说“走,去看看我养的两头小猪。”
彩云又去请发福和庆英,发福很爽快,就是庆英不愿意过来,彩云只好回来让玉兰去请,云凤也一起过去,还是这两个人面子大,把庆英也请来了。
大家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品尝彩云做的腊八粥,孩子们都说甜,大人们则称赞腊八粥熬得又香又黏糊。
“张姐,你这里都放了些什么?”云凤问彩云。
彩云道:“放的有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米、花生、豇豆、绿豆、红枣、莲子、红糖等,都是常用的食料。”
云凤对庆英说:“李姐,明年腊八我请你们去,尝尝我的手艺。”
庆英道:“现在我就等着吃你们的喜糖,快临产了吧?”
“快了,月底差不多。”
庆英又把话题转到红雷:“你要当爸爸了,一定要照顾好云凤。”
红雷道:“没问题。”
发福拍了一下红雷:“记住请我喝喜酒。”
红雷看了一眼彩云,道:“到时候,我请你们都去喝喜酒。”
几天后,玉强找到发福:“二叔,我们学校放寒假了,我想放假期间跟您学木匠。”
“行啊,正好快过年了,木匠活也比较多,跟我一道出去,先给我当个下手,从最基本的学起。”
“我听您的!”
“学木匠应从学拉锯、锉锯、磨刨刃开始,然后再学推刨子、凿眼、抡斧、打线、开料等”。
“多长时间才能学会?”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至于多长时间能学会,学到什么程度,主要在于你自己。”
第二天一早,发福带着玉强一起外出干活,他见玉强穿的草鞋已经破得难以跟脚,只好用稻草捆了一下,并告知彩云,抓紧时间尽快把玉强的鞋做好。彩云也觉得这样上门给客户干活确实不像样子,便和玉兰一起为玉强赶做新鞋。
发福舍不得玉强使用他心爱的工具练手,便自己掏钱给玉强买了锯子、斧子、刨子、凿子、木锉等常用工具,还给他备了一些下脚料,让他练习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君老爷上西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日子,名曰“祭灶”。
早晨,彩云就开始“扫尘”,把整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晚上,彩云在灶头上贴了灶王神像,把玉强用红纸写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小对子贴上,并用糖在灶王神像的嘴巴上粘一粘,防止灶王爷上天乱讲话,然后烧香、放炮、磕头,送灶王爷上天。
除夕前,彩云和玉兰一起,终于把三双布鞋全部赶做出来,彩云看着玉强穿上新鞋和发福一起外出干活,心里很高兴。
除夕早晨,孩子们都穿上了新鞋,玉强和玉军也穿上了新棉袄,她希望明年春节几个孩子都能穿上新棉裤新棉袄。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吃饭之前,要将灯笼挂上,贴好春联,焚香点烛,鸣放鞭炮,敬天地、祭祖先,再开席。
年夜饭有许多规矩和习俗,她告诉孩子们:“年夜饭的鱼,象征年年有余(鱼),所以不能吃完,粉丝烧胡萝卜片,称作‘钱串子’,寓意大富大贵,青菜豆腐象征平平安安,圆子象征团团圆圆等,年夜饭不能吃完,要在碗底留一点,叫做留仓底。”
饭后,几个孩子收到母亲赏给的“压岁钱”,玉兰打开红包,发现里面包有六毛钱,高兴得连连对母亲说:“谢谢妈妈,我又有压岁钱了!”
玉兰、玉强和母亲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初一的早饭,彩云在饺子里放进一个铜钱,谁吃到就意味着谁在新的一年里运气好,几个孩子一直陪着母亲“守岁”到十二点才睡。
初一早上,彩云备了瓜子、花生,在家接待来拜访的客人,玉强带着妹妹和小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
午饭后,彩云站在门口,看见村里的孩子们大都穿着新衣在门前玩游戏,玉强和一帮男孩在玩“撞拐子”,玉兰和几个女孩在跳皮筋,玉军和几个小男孩在玩弹玻璃球,还有的在玩“煽片子”、“跳房子”、“抽陀螺”、“踢毽子”等。
第四十八章年俗
这时一阵清脆的跳皮筋童谣传来:“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看着眼前的情景,彩云真正的体会到,“责任田”不仅仅是“救命田”,更是“幸福田”,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