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远征高句丽两次皆是大败绝对称得上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如今又要远征高句丽终是会让人心中多想。
但这种想法终究还是不能引发什么。
大唐太强了。
文化蓬勃发展就注定了会让九州百姓拥有更强的自信心,他们相信朝廷也相信李世民。
哪怕——李世民如今已经老了。
一篇篇关于远征的大作相继出世,皆是被收录在了“云韶阁”之中。
整个天下都在这种气氛之下,发生了变化。
虽然已经多年未曾亲自动兵,但李世民的能力却仍是丝毫未变。
就在天下议论纷纷之际,他已经通过辽东的堪舆图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
此行共同分为三路大军:
——中路大军,由他自己所率。
及中央禁军、关陇府兵、河南、河北府兵、归附蕃兵共十万,经幽州入辽西走廊。
北路大军数万由张俭、李道宗等将领所率,经营州向辽东城方向推进,乃为侧翼牵制军。
这两路大军并不是关键,其中核心乃是海军。
——没错,就是海军。
李世民早就已经开始为了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着打算,训练着兵马。
虽然人数并不算多,但却也完全适应了近海的汹涌。
并且李世民还抽调了水军。
将其总编为一路,由张亮童统帅,自东莱渡海袭击卑沙城。
其战略目标便是前后夹击。
最后可与陆军,会师在平壤城下。
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
虽然这些年来四方的使者越来越多,再加上李世民开始建造起了大船,让群臣对于大海都不再是以往那般的畏惧,反倒是有些隐隐的期待。
但此举仍是让所有人感觉到恐惧。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限制了。
虽然同样是近海航行,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样也有很多,但凡出现了任何意外这些人马就根本没有半点活命的机会。
但李世民这也并不是失去了理智。
首先而言。
自东莱渡海直接登陆的航线已经十分清晰,如今的东莱百姓之中都能趁着风浪稍逊之际前往。
往返还不到二百里。
其二,便是自昔年决议建造大船之时,他便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改良战船,并加以测试。
只要能够抓住时机,其中的风险也并不会太大。
李世民是个胆量极大之人。
从海路行至辽东半岛能给整个大唐节省出无数的钱粮,并且从战术角度上而言,这也是彻底扫清辽东最好的战术。
他这种敢于在虎牢关前率领那么点人马守城之人,又岂会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