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一出,华夏方面,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杀鸡用不着宰牛刀,区区韩医,本就是三流水准,又何必要委派一流的中医,让他们输得太难看?
医圣许镐,在韩国的名声是很大,可是华夏仅有极少数人晓得,至于金振恩,朴无邪等徒弟,别说在华夏了,甚至在韩国也是名声不显,再有许崇光多年前的惨败铺垫,所谓的医圣一门,在华夏人看来,不过是跳梁小丑,跟韩国近些年的闹剧一脉相承。
群体性的行为,带有一种莫名的狂热和荣誉感,可以一个人的思维集体下降到同一水平,在这种氛围下,多睿智的人,也很难做出理性的思考。
没人会考虑,韩医既然失败过一次,难道就不会知耻而后勇,第二次卷土重来,与第一次必定有所不同。
骆华凤作为仅有的几个看出危机,又说的上话的人物,认为自己有义务要提醒山东中医协会的中医不要轻敌,以华夏针协会长的身份,与该协会会长程小川进行了联系,程小川礼貌的感谢她的提醒,却对她的言论不以为然,并不打算更改名单。
他还说道:“你们针灸协会要重视韩医,山东分部要派出针灸名医与他们切磋,我们也不会说什么,还请骆会长不要对我的决定指手画脚。”
骆华凤闹了个不愉快,挂断电话,只能感叹一句:“看来只有等到山东中医受挫之后,华夏中医,才会真正意识到韩医是来者不善。”
两日之期,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这一日,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济川港口上,在万众瞩目之下,医圣一门,自大师兄金振恩以降,至最小的师弟朴无邪,共十四人,盛装打扮,肩背药箱,坐上了那艘以韩国古代名将李舜臣命名的舜臣号,开始了前往华夏的航程。
李舜臣是一个连华夏,倭国的民众都有所了解的明代韩国名将,海战方面战无不胜,有“军神”之称。
金振恩他们选择乘坐舜臣号从海路去华夏,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他们也要效仿这位明代军神,来一个战无不胜,创下属于医圣门徒的不败神话。
此行,必败中医!
正当金振恩一行人,踌躇满志,立在船头,眺望华夏大陆的轮廓时,郑翼晨与郭晓蓉这对新婚夫妇,也在同一时间,离开华夏,坐上了前往欧洲的航班,开始进行他们的蜜月之旅。(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一章登陆
当举国沸腾,为了韩医南渡华夏一时闹得不可开交时,郑翼晨压根没去关注,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他那新婚的娇妻上了。
新婚那晚,他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一些男性会对房中事乐此不疲,也知道了什么叫食髓知味。
郭晓蓉嘴上抱怨他的索取无度,不过郑翼晨有需求时,她也总是一直配合的。
李轩三人临走时,送给了郑翼晨一份新婚礼物:超豪华周游欧洲列国双人蜜月游。
郑翼晨新婚燕尔,也想要去蜜月旅游,过过二人世界,只是难得回家一趟,孝敬一下双亲,更是分内之事,所以他收到这份结婚大礼后,并没有急着去兑现。
在家中一切安好,唯一有一点不自在的就是每当他早晨起床,出门后第一眼望见的,就会是郑华茹充满血丝,饱含期待的眼神。
郑翼晨对她这种半夜蹲点直到清晨的行为不胜烦恼,委婉的提出了建议,让她不用这样做,要好好休息,盼孙子也不是这样一个盼法,说句不好听的,不要盼到最后,孙子出来了,她倒没有了。
郑华茹也不争辩,只是近乎谄媚的嘻嘻笑道:“我也明白,就是控制不住。”
郑双木也心疼妻子的身体,以她这个状态,也用不着等到十月怀胎,胚胎没孕育人就要交代了,都两天两夜没睡觉了,一个青年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她一个中年妇女。
终于,在第三天的早晨,郑双木为了郑华茹能睡个好觉,对儿子儿媳妇下了逐客令:“你们在家里,你妈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我看,你们还是回去的好。”
郑翼晨不想两人竟成为了威胁母亲睡眠的真凶,也只能无奈的同意了郑双木的建议,返回了G市。
罗宾又一次选择了留下,在郑双木身边,它体验到了与原振强相处时的自在,而乡村的山野环境,也比在一座宅子生活来的惬意。
对此,郑翼晨倒是没什么意见,反正这一人一猫,天生的八字不合,能够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一回到G市,自然就难免遭受了韩医挑战中医这一件事的信息轰炸,有师长的,有同学的,有同事的,有病人的,纷纷对这事进行了一番主观的评论,末了还问了一句:翼晨,你怎么看?
郑翼晨笑着群发了一条信息:“这帮人从北方到南方来,不知要过多久才到这边,中间又不知会发生什么,我的答案是:目前为止,关我屁事。不说了,时间紧急,我要赶着坐飞机度蜜月。”
他这一回答,合情合理,就算真的有心为这事尽自己作为中医的一份绵薄之力,他也不会选择做个键盘侠,发几句嘴炮,而是以自己的医术,让韩医们知道华夏中医的博大精深。
这中间又涉及到复杂的地域问题,以及人事问题,他有心出力,也不可能跨越自己行医的地域,去和韩医们比试医术,这样只会让人怀疑他想出风头,招来那个省市的中医同行的谴责与记恨。
郑翼晨不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他选择了无视,安心度他的蜜月。
舜臣号在港口靠岸,金振恩一行人,进入了华夏的国土。
迎接他们的,不止李俊熙准备好的接待人员,还有山东中医为了表达一种豁达大度的作风而派来的慰问代表,早已从华夏各地赶来的媒体。
不过更多的,则是普通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