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喜钦在国医馆内,其实充当了两次试针者的角色。
所以,庄喜钦跟朴东健说,自己隔着帘子,完全没看清那人,其实是骗了朴东健。
那人既然要拿他试针,难免要掀开帘子的一角,伸出一只拿针的手。
庄喜钦只看到了那人的半截手臂,并没有看到那人的模样。
半截的手臂,洁白,紧绷,充满弹性……
庄喜钦忍不住猜想,手臂的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何要遮遮掩掩,藏头露尾?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绝不会为了这片刻的好奇而采取非理性的行动。
对于他来说,只要能维持现状,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他心中甚至默默的开始祝福医圣一门华夏一行顺利妥当,好保他一世的平安喜乐,富贵荣华。
这样一想,他顿时失眠了,睁着双眼,一直到了天亮。
这一夜,跟他一样失眠的人,还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就是那个在早上的记者招待会上,与金振恩针锋相对的华夏女记者。
在招待会结束的两个小时内,大部分的媒体都陆续发布了医圣一门要挑战中医的消息,华夏方的驻韩媒体,却迟迟没有发布这一条新闻。(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章起航
一般的媒体记者,追求新闻的新鲜度,新闻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要新,必须是第一手的消息,才有价值。
可华夏女记者是更高一层的媒体记者,她并不急着追求新闻的速度,她看重的是新闻的质量。
她天生就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别的记者,在陈述韩医挑战中医这个事件,她却在追本溯源,查找许镐的爷爷,为什么至死都不忘叮嘱孙子要打败中医。
女记者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查阅了许多旧的文档和资料,终于找到了原因。
许镐的爷爷许崇光,当年也是韩国首屈一指的医者,也继承了医圣的名号,地位不比现在的许镐差。
他医术高明,心气更高,怀有大志,所以去了华夏,跑去和当初最有名的晚清名医李大椿切磋医术,结果落了个一败涂地,只能灰头灰脸的返回了韩国,终生不再踏入韩国的国土。
这件事被许崇光视为一生的耻辱,所以他到死也放不下,给许镐留下了打败中医的遗愿。
找到了这个劲爆的素材之后,华夏女记者才开始打开笔记本电脑,敲字写稿。
她用讥讽的词句,嘲笑了许崇光多年前的失败,佐证了韩国人不自量力的习性,由来已久。
又用了极具煽动性的言语,描述了金振恩的嚣张气焰,提起他多看不起中医,又狂言要让韩医取代中医,中医注定被淘汰。
女记者还配上了几张金振恩演讲的照片,选取的拍摄角度十分巧妙,让原本看上去一表人才的金振恩,看上去表情阴鸷,暴戾自大。
这还不止,她甚至巧妙的将这个挑战上升到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历史过往,呼吁华夏中医,一定要接受挑战,让韩医见识到中医的强大水平,再也不敢提出这种荒诞无稽的言论。
毫无疑问,金振恩的策略成功了,华夏女记者确实被激怒了,而她的反击方式,就是激起华夏中医乃至华夏人民的怒火,让他们迎接韩医的挑战。
文章的最后写道:韩医效仿古人,采用乘坐船只的方式登陆华夏国土,第一站便是山东半岛,山东名中医,便是华夏中医的第一道屏障,希望挑战结束之后,他们还能赶得上回去的船只。
这篇连夜赶好的稿子,很快就通过网络送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总部,领导人十分重视,选做了重点的头条,发到了各大地方媒体网站以及报社。
第二天,这条新闻吸引了将近两亿人的关注,华夏的各大媒体论坛,清一色都是关于这条新闻的留言,访问量比往常多了三倍不止。
留言的内容,虽是千奇百怪,总脱不开两个主题,一是韩医不自量力,而是中医必胜。
就连平日那些喜欢看韩剧,追韩星,吃炸鸡啤酒泡菜的韩粉,也转变了立场,支持华夏中医去打败韩医。
由此可见,当一件事情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大众就会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山东省内的名中医,也陷入了一个舆论的漩涡之中,不管在家里,门诊,还是餐厅,任何一个地点,都有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鼓动他们要迎接韩医的挑战,一扬我华夏人民的国威。
到了这步田地,中医无法明哲保身,已是不由得不应战了,毕竟这个社会,遵守的本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铁则,任何的决策,都无法跟民意相悖。
华夏中华中医药协会,在中午十二点,通过官媒,正式宣布,欢迎韩医的到来,中医不惧任何挑战!
半个小时后,山东中医协会,宣布了接受韩医挑战的中医名单。
他们并没有对韩医引起重视,名单之中,医术大多数都是二流的水准,因为成名已久的一流中医,根本就不屑于与金振恩他们比试医术,认为胜之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