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连海微微点头,脸色缓和下来,询问谢松:“谢松,你刚才说,是谁,让你们吃狗尾巴草籽的?”
“谢正阳。”
“谢正阳?他是何人?”
“他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也是我的族弟,十八岁,很聪明,让我们采摘狗尾巴草籽度命,还用双针寻龙术找水,打了几口抗旱井,组织大家抗旱。
他还成立了合作社,搞了大食堂,做了弓弩,带人进山打猎,让我们全村人,都能吃饱饭……”
谢松实话实说。
东郭连海的眉头皱了起来:
“等等,你说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懂得双针寻龙术,还会制造弓弩,还让你们全村人都吃饱饭?”
谢松点头:“大人,此事千真万确。”
“你说的谢正阳,在不在这里?”
“不在,他带队进山打猎了,这时候,应该回到了石塘村。”
东郭连海沉吟片刻,挥手道:
“来人,将这些刁民,全部给我关进大牢里,明日再审。”
“大人,冤枉啊!”
石塘村和刘家庄的乡亲,都欲哭无泪。
“冤枉什么?都饿死人了,你们还有力气打架,说明吃得很饱。
先关你们几天,让你们消消食!”
东郭连海冷笑。
一群衙役上前,将众人押了下去。
东郭连海看着兄弟连江:
“兄弟备马,随我去石塘村。
我去看看那个谢正阳,究竟有何本事,让全村人都吃饱饭的。”
桃源县闹饥荒,许多村子,都饿死了人。
东郭连海,也为这事操碎了心。
百姓饿死,秋季税收毫无希望,他的官宦生涯,也就到头了。
听说十八岁的谢正阳,能让全村人活下去,东郭连海觉得很神奇。
这样的人才,必须拜访一下。
东郭连江笑道:“大哥,一个山野小民,何必你亲自去?我带两个兵,将他带回来就是!”
“我想亲自去看看,石塘村的百姓,是怎么吃饱饭的。
快去备马!”
“是!”
东郭连江点头,命令手下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