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只见班长大声报告捕捉到第一个目标的时间。
“5秒”副班长报出时间。
“5秒”江斌大声重复并记录。
“方位:两五…洞拐。”班长大声报告目标的方位角。
“方位:两五…洞拐。” 江斌大声重复并记录。
“高低:么…两五”班长继续报告目标的高低角。
“高低:么…两五” 江斌继续大声重复并记录。
……
“好!”3组数据测量完成后,班长大声报告测量结束时间。
“22秒。”副班长压下秒表,报出时间。
“3组数据测量完成了,速度快是观测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更重要的指标是数据测量要准确,不能超过测量误差标准。下面由副班长和江斌检查测量数据的误差。”班长说完,将仪器交给江斌进行核准测量。
三组数据很快核查完毕,副班长报告:第一组数据高低误差1个密位,第二组数据方向误差1个密位,第三组数据高低和方向误差各1个密位。
“刚才大家看见的是观测哨实施观测训练时小组配合的完整动作。我们训练的考核标准是:三个不同方向的目标为一组,报完最后一组数据,计时结束。测量密位误差不超过正负2个,时间不超过25秒为优秀,28秒为良好,32秒为及格,超过32秒为不及格。”
班长介绍完后,分组开始练习。
测角训练以新兵为主,老同志主要负责指示目标、记时和辅导。
观测训练进入到第3天的时候,班长突然接到家里发来的加急电报:父病危,速归!
经研究,连领导批准班长回家探亲。
在班长离开的这段时间,理所当然地就由副班长负责组织全班的训练和日常工作。
观测仪测角训练看似挺简单,实则很枯燥,连续不停地在观测镜中测目标,读数,眼花了、手酸了、嗓子哑了,数据误差有时还挺大,训练开始的新鲜劲很快荡然无存。
四天的观测训练很快过去,但效率不高,新兵的测量速度慢,误差也很大。尤其是读数时,因为抢时间,看不清就读,个位数刻度偏差半格正负误差只有一个密位,百位数刻度偏差半格正负误差就是100个密位。
面对这种状况,副班长十分着急,为了尽快提高新同志的训练成绩,他调整了训练方法:三个新兵,各配一部观测仪,拉开一段距离,自己摸索,反复体会练习,副班长随时指导并抽查训练情况;白天的站岗、帮厨等所有公差勤务全由老同志承担。
卫学兵和刘华训练成绩不佳,完成一组观测数据,最少需时1分钟,但他们的训练态度端正,能抓紧时间练习,服从管理;
虽然肖吉林观测数据的动作比他们二人要快得多,但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训练态度不够端正,有好几次看见他把观测仪当作望远镜使用,不停地观看远处的行人和建筑景物。副班长比较含蓄地在讲评时点了几次,肖吉林也知道副班长未点名批评的对象是自己,所以只要副班长一来,他就格外注意,副班长一走,他又我行我素。
他的这种小巴戏,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是几次,副班长终于忍无可忍。
一天的训练结束,按惯例每天训练结束前都要进行讲评。今天的讲评内容,副班长准备重点强调一下训练中如何克服厌烦情绪,抓紧时间,提高训练成绩的问题。
为了增加说服力,副班长身先士卒,自己先做一次观测仪的测角训练,指名肖吉林做记录,张德汉记时。让大家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充分认识到刻苦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组数据测量完毕,时间23秒。经检查,方位、高低误差都在规定范围内。对这结果,副班长十分满意,这是他平时测角的最好成绩,也为他后面的讲评做好了铺垫。
“下面我们看一下新兵训练的情况,肖吉林负责观测,卫学兵和刘华分别负责记时和记录。”副班长接着说。
只见肖吉林不慌不忙地依次测量3个目标,所用时间为25秒。
“可以呀,才训练了一个星期,速度比我们老同志还快,数据测量准确吗?”胡庆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成绩,怀疑的话语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