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誉帝看着身姿笔挺的穆珩。
这是他的臣子,也是与他年少相伴的人。
这几年,因为想要完成他的部署,穆珩一直蛰伏不出,一直到现在,才总算是能够乘风直上。
他们是君臣,一个坐在龙椅之上,一个却站在文武百官的最末,但奇异的,隆誉帝却有了种年少时并肩作战的感觉。
目光先在文武百官身上扫了一眼,隆誉帝眼中含笑,道:“穆爱卿,最近这几日京城里有不少关于你才不配位的说法流传,甚至连朝中都有御史参了你一本,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说到后来,隆誉帝眼里的笑意变冷。
穆珩的状元,是他这个帝王亲自点的,御史参穆珩,何尝不是在指责他这个做帝王的识人不明?
没等穆珩回话,隆誉帝的声调陡然上扬:“说穆珩才不配位,配不上状元之名,更不配得这三元及第的殊荣?”
“怎么,这是在暗指朕任人唯亲?”
话说到这里,隆誉帝冷笑一声:“都道殿试的名次是朕这个帝王御笔钦定的,这样的说法糊弄得住不懂朝中之事的百姓,还能糊弄得住谁?”
隆誉帝会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
殿试的卷子糊名之后就会被送到读卷官手里,读卷官通常由内阁大学士、六部除礼部之外的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殿试的卷子会在这些读卷官手里分为三等,即一、二、三甲。
殿试放榜前还会有一个读卷仪式,读卷官们会手持试卷在御前读卷。
一般来说,若是皇帝无异议,最先由内阁大学士读的卷子就是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所以,也有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
“读卷的时候,穆珩的卷子是不是第一个读的?”
“怎么着,朕认同了你们评定的名次,到头来却又成了朕为了穆珩徇私?”
“还是说,你们是觉得朕向穆珩泄题了,朕就是个为了一己之私就可以帮着人科举舞弊的昏君?”
最后这话,那可就说的重了。
殿内众臣“哗啦啦”跪了一片。
“皇上息怒!”
“臣不敢!”
跪伏在地的时候,一众文官心中其实也是极为懊恼的。
春闱时隆誉帝亲自做了主考官,这本就让他们这些人不能也不敢做什么手脚,所以穆珩再自然不过的中了会元。
同时,内阁诸臣自然也就看到了穆珩的卷子,也认得了他的笔迹。
要知道,殿试是只糊名而不再将卷子另行誊抄的,所以读卷的时候,穆珩的卷子自然也就被认出来了。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