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回了立雪堂。
洗漱过之后,屋里只剩下了夫妻二人。
姜娆抽出发间的玉簪,穆珩立即拿了木梳,动作轻柔的替姜娆通发,直到将她的一头如缎的青丝梳理得柔亮顺滑,这才看向镜中眉目如画的姜娆。
姜娆笑着朝他眨眼:“状元郎!”
穆珩的心头一热。
他拈起姜娆的一缕发丝,在指尖轻轻缠绕,然后一本正经地道:“阿妩,都说人生有四大喜,你知道是哪四大喜吗?”
姜娆扬眉:“这有何难?”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喜,谁人不知?
穆珩于是贴近姜娆的脸,低声道:“阿妩,今夜,我一人就独占这四大喜之二了……”
之二?
姜娆才有疑惑,整个人就冷不丁地被穆珩打横抱起。
她惊呼一声,双手下意识勾住穆珩的脖颈。
穆珩在她耳边低笑:“除了金榜题名,我还要洞房花烛……”
第213章文有第一
就如同穆珩与友人所说的那样,接下来的这几日,他是真的忙。
先是隆誉帝赐宴于礼部,之后去鸿胪寺习仪,再之后宫里赐了朝服冠带以及进士宝钞,然后又要领着一众新科进士入宫谢恩。
最后,还要率众进士入孔子庙行释菜礼。
一直到礼部奏请,命工部于国子监立石题名,穆珩这个状元才总算是得以歇下来了。
当然,歇也不可能歇多久。
穆珩身为状元,是直接授了翰林院修撰的,接下来可就每日需要去翰林院当差了。
也就在穆珩正式踏入朝堂之前,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穆珩率众进士入孔子庙行了释菜礼之后,京城学子之间不知何时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道是穆珩之所以能中状元,成为大安朝第一个享三元及第殊荣的人,不是因为他的才学真的能力压众才子,只不过因为他是隆誉帝的伴读,得了隆誉帝的偏爱。
对于这样的说法,京中众文人学子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当初在那文会之上,可是有许多人亲眼见证过穆珩此人的风采,也确定这人确实不是个空有隆誉帝信任的草包。
可参加过文会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世上也多的是以讹传讹的人,更何况,穆珩三元及第,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他人的出众而欢呼,有不少人都是恨人有笑人无的。
所以,也没发酵多久,流言就在文人学子之间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穆珩这个原本没有上早朝的资格的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在他进入朝堂的第一日,就为着这事站在了金銮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