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并非见人即通报姓名这回事,而得看是什么场合、什么目的。例如,事务性接触,你首先得找准该找的人,而后奉上介绍信,这便是最好的开始形式——公事公办,而后再介绍姓名;如果是人海中结识,那你应先设法将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而后上前自我介绍。在这种场合,也不能一开始就说“我是某某”云云,而应该先找个话题与对方搭上腔才行;否则,突如其来的自我介绍非把对方吓一跳不可。
(2)为恋人介绍
恋人初次见面时,彼此的羞涩尴尬是很自然的,介绍人得注意适时点拨话题,但绝不要让自己跟某一方说个不停,而应当使恋人双方拉上话题对起话来。男女双方既愿相见已说明彼此有一定的愿意,只要他们双方能够自动对上话来,就说明彼此的“愿意”在加深,介绍人得及时找个借口脱身,你一走,人家自会步入正题的。介绍人的“借口”得选圆满,太明显的作假会使恋人感到不自在,特别羞涩的女孩说不定也会提出要走,那可就糟了。因此,双方已经开始对话时(通常多是男方提问或挑起话题,女方只要回答不是敷衍的,就是火候了),介绍人可说:“好了,我孩子今天要打预防针,现在已经晚了,抱歉啦,我先走了,你们好好谈吧。”或“哎呀,我好像家门忘了上保险,前几天我们邻居还被偷了呢,对不起,我得先走了,你们聊聊吧”等等。借口既要可信,还得要“迫切”才行。
(3)一般朋友间介绍
在应酬场合中,对陌生人之间的介绍应当尽量措辞简单,无须将朋友的履历搬来或简化说出,而只需突出被介绍双方现在的情况,并且同时争取引出话题。例如,“这位是小刘,去年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的”这句话中间有介绍也有悬念,介绍时说得太透彻了并不好,因为悬念往往是最好的话题,这个话题只需待被介绍双方自己去讲,岂不一举两得?又如,“他在哪里工作?学什么的?叫刘什么?”等等问题,都不必一语道破。
一般应酬场合的介绍,介绍人通常无须回避。因为介绍人在场可以不时调整话题。但得注意,自己的身份毕竟只是介绍,因此最好多听、多赞扬,少高谈阔论,而要设法使被介绍双方的谈兴被诱导出来。譬如你可说“小刘很爱下围棋,你的围棋也挺不错的,是吗?”或“你不是说想认识一位学医的吗?这位医道很在行,他父母亲都是医生。”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介绍中,朋友彼此的名字始终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强调的,讲了也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只是到末了,彼此有心结识时,交换通讯地址才是必要的。
(4)事务性应酬中的介绍
所谓“熟人好办事”大抵就是说的这类事了。这种介绍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也不尽然,如果你不愿意得罪来者,又不愿为其说项,那么最好在作过双方的一般性介绍以后借故离开;估计谈话快要结束时,你再回来问候一下,就这么过去了。如果你有心说项,那么你的介绍要带一点倾向性,对来者介绍说:“这是我的老朋友(同事、同学),请多多关照!”而对拜托之人的介绍则要带点吹捧:“这位是专门负责这类问题的X主任(科长、处长),有什么问题尽管跟他说好了。”无论如何,对这类介绍须注意自己的名誉,当办则办,不当办则坚决回避。
另外,在介绍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介绍时要热情诚恳,面带微笑,神情要镇定自若,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即使遇到意外情况,也不要慌乱,从而形成一种融洽随和的气氛,给被介绍的双方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二,介绍时口齿要清楚,并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使听的人能够很快记住双方的姓名。
第三,介绍方法要灵活,要随机应变。面对长者或领导,要使用尊称,如说“请允许我向您介绍……”。在朋友之间,可用轻松活泼的方式,有时不妨幽默一点。如:“这是我们单位有名的大胖子,外号‘肥仔’。”这样能使气氛更活跃。
10.注意握手的细节
聚散忧喜皆握手,此时无声胜有声。握手礼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礼节,也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本礼节。有一首顺口溜说道: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笑容挂眉梢,心儿甜透了。握手是社交活动中一个神秘的使者。对陌生的人,握手是结成友谊的桥梁;对远方的来客,握手能表达深厚的感情;对爱恋的人,握手是心灵的交流;对危难的人,握手是信心和力量。
男人能够大方优雅地与人握手,也是一种魅力。
李刚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代表。不仅长了一副精明能干的外表,而且还天生拥有一张口吐莲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般情况下,只要他接触的客户总是会轻轻松松地被他搞掂。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与客户见面的时候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怎样进行第一次握手。其中有好几次在与国外客人见面时,都弄得双方非常尴尬。大家都知道,外国人多数都是外向性格,他们喜欢轻松、自然地接触交流。可每次李刚与人见面的时候都不肯先伸出他的玉手,让人家握一握,而老外们又多数都期待着享受这种欢迎礼节。一边在热盼,另一边却毫无反应,可见当时大家的心情会怎样了!后来经过一次系统的礼仪学习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握手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
握手通常是你与他人的第一次身体接触,而握手这个动作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观感,跟以下几个细节有相当大的关系:
(1)握手的场合
应该握手的场合,至少有以下几种:
①在你被介绍与人相识时。
②与友人久别重逢时。
③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④客人到来与送别时。
⑤拜托别人时。
⑥与客户交易成功时。
⑦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时。
⑧向人表示祝贺、感激、鼓励时。
⑨劝慰友人时。
握手应本着“礼貌待人,自然得体”的原则,并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握手礼的时机,以显示自己的修养与对对方的尊重。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姿势、面部的表情及视线的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也能窥测对方的心里奥秘,因而握手是大有讲究的。
(2)握手的方式
握手需要用右手。握手时要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一面握手,一面斜视他处,或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有时为了表示更多的敬意,握手时还要微微点头鞠躬。握手时要上下微摇,不是一握不动。男士之间可以握得较紧较久,以表示热烈。但要注意既不能握得太使劲,使人感到疼痛,也不能显得过于柔弱,不像个男子汉。对女士则只能轻握,也不宜握得太久不放,老朋友可以例外。
一般是站着握手,除因重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不过,如果两人都是坐着,可以微驱前身握手。
人多时,注意不要交叉式握手,可待别人握完再握。每逢热烈兴奋的气氛时有些人容易忽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到朋友家中,客人多,只需与主人及熟识的人握手,其余的人只需点头致意。但经过主人介绍的,就要逐一握手致意。
握手时要脱去手套,如因故来不及脱掉就握手,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不过据欧美传统礼貌,穿大礼服、戴白羊皮手套者,因不易脱下,按习惯可以不脱手套握手,但须请求对方原谅。另外,据西方传统,地位高的人和妇女也可以戴手套握手。
用右手握手后,左手也加握,也可说用双手握手,这是我国人民经常实行的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来华访问的人增多,这种礼节已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熟悉,许多外国朋友也在采用,特别是在老朋友之间。但这种礼节,不必每次都用,男人对女宾则一般不用。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种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3)握手的时间
握手的时间应长短适宜,一般以三至五秒为好。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或真诚,甚至可以一边握手一边寒暄,但一般也不要超过20秒为好。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拉住女土的手不放是很不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