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手时,颜祺觉得自己手掌心都要着火了,洗了好几次才洗干净。
霍凌也洗了洗手,又拿着沾湿的布巾擦了擦小哥儿的肚皮还有更往上一点的地方。
颜祺红着脸,接过布巾说自己来。
本来澡都要洗完了,他的预感还是成了真,就知素了好多日的汉子不会放过这大好机会。
两人挤在一起没羞没臊地忙了一阵,要说舒服也确实舒服,颜祺甚至舒服到现在就有点犯困。
这般做的结果是晚上回了屋,颜祺躺下没多久就睡熟了,转过一夜,早上见到霍凌,发觉对方精神也很好。
——
天大亮时,五人整装待发。
霍凌事先选好了今天要去的山头,从早探到晚,要花好几个时辰的时间。
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他记得多年前曾在这里看到过没长成的二甲子参,算算年头,要是留到今年,也到了能挖的时候。
只是参不一定还在,哪怕还在,也不一定能找到。
有时有些外村的赶山客也会顺着山路摸到霍凌的地界上,也许已经把参挖走,这个是挡不住的,也没必要挡,只要不是贴到对方的家门口,赶山客和猎户不同,都不讲究所谓的地盘。
因最早赶山就是个拉帮结伙做的营生,在山里遇见人,不会觉得对方是来抢生意的,只会觉得人多了这片林子反倒更安全。
不算人的话,野兽也会啃山参叶子,鸟雀则会吃人参籽,或是正巧把那片地的草都刨出来吃草根。
它们可分不清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为了觅食什么都能吃。
因为这个缘故,靠近人参的草丛里还常有蛇,它们盘踞在附近,是为了捕食被人参香气吸引来的猎物。
这时就显出索宝棍的重要,上面铜钱的响声在人听来不算多明显,在灵敏的野兽耳里却是十分刺耳的,远远听见就会避开。
到了山坡下,霍凌最后说了一次今天的分工,这也是参把头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上山寻参绝不是漫无目的的乱转,那样的话找上一年半载也找不到一片参叶子。
因这次除了霍峰,包括颜祺在内都是初次来的“外行”,霍凌特地说得细致了些。
他举着棍子,沿着山坡下的一段路,比划了一道线,示意几人分别站到固定的位置,然后抬起棍子朝山坡扬了扬。
“咱们五人排成一排,左右的距离就是两根棍子长。”
他用棍子点了点地,“低头寻参时,棍子左右摆,眼睛跟着棍子尖走,棍子指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这样便不会错过。”
进山寻参,就叫“压山”,即是说一行人一寸寸地压过去、扫过去。
“谁发现了,就喊一嗓子,但要紧看好了,别把参幌子看成是参,拿不准的话就喊我。”
参幌子其实就是山茄子,春季里能当野菜吃,叶子长得和山参很像。
老道的赶山客是不会认错的,多是刚上手的人容易看错,其实发现山茄子不是坏事,说不准野参就在附近。
但防的是认错后喊出口,结果走到面前发现不是。
按照老规矩,哪怕发现认错了,也必须把参幌子挖出来“抬下山”,打道回府,今日就算是白来了。
野参难得,相应的规矩也多,有些流传久了,没人知晓为何如此,但依旧遵循。
高山有灵,谁都怕不小心冲撞到什么,砸了自己的饭碗。
第55章吃烤鱼
没进山找过参的人,是想象不出这件事的艰难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