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徐久远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心里很不自在。
如果这时再有一些异样的眼光投来,那就更受不了了。
事隔一月有余,徐久远再次走出寺院的大门。
步入滚滚红尘,内心竟然会升起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里,徐久远似有一份骄傲,更似有一份自信。
似有一份幸福感,更似有一份悲悯的情怀。
这种幸福感最明显地一次体现,应该是那次和一名香客的交谈。
它让徐久远深切地体会到佛门弟子与滚滚红尘。
终归是很大不同的,甚至于在某种层次来说,是高于的。
那天晚上,徐久远在回寺院的路上,与一名快要回家的香客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香客看着带发修行的徐久远不解问道。
“你这算是?”
“出家人。穿了这身衣服,就是出家人。”
“是出家人啊!你们有俸禄吗?”
“没有。一般的寺院会有,但我们没有。”
“你们能婚嫁否?”
“不能,如果还婚嫁的话,那就不是出家人了。出家人首先要出的就是世俗的生活。”
“你为什么要出家?”
“原来也没想到自己会出家。“、
“后来,有机会接触佛法,发现佛法讲的非常有道理,就想更深入地学习。”
“另外一方面也觉得现在世俗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无奈和压力。”
“弄不好的话,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就在这些无奈和压力中消耗掉了。”
“如果是那样就实在太可惜了。”
“是你感兴趣要出家的?”
“应该可以说,是的。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吸引我。”
“双亲同意否?”
“我是孤儿,能到大总持修行,是很大的一种缘份。”
简短的对话就这么结束了,但那天徐久远的思绪却远没有就此停止。
徐久远觉得他那个时代甚至于他现在所处的时代。
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正像他在接触佛教之前的状况一样,几乎等于零。
徐久远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高度需要精神文明的时代。
(但却因科技的高度发展,造成文学上的急剧衰落,甚至于心灵上的迷茫。所以说,佛,这种文化对徐久远的吸引力,可谓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