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琰将弟弟最喜欢的玫瑰花束放在碑前。
恨意并不会随着火焰付之一炬,但苏琰最终还是决定把弟弟和楚少渊的骨灰葬在一起……
他已经无法了解弟弟的想法,也不清楚这样到底是对是错,他只想让弟弟不那么孤单,至少可以有人陪伴……
第57章
凉亭内,两道身影相对而坐,檀木棋盘上黑白交错,执棋的二人皆是气度不凡。
身着明黄锦袍的少年眉宇间透着贵气,正是当朝五皇子,他指尖白子轻落,笑道:“文朔,这局你又输了。”
对面头戴玉冠的俊美男子闻言抬眸,他目光扫过棋局,唇角噙着温润笑意,“殿下棋艺精进,连赢三局,是文朔技不如人。”
正说话间,一名太监匆匆而来,俯身在五皇子耳畔低语,五皇子眉头微蹙,随即吩咐,“传苏丞来见。”
听到“苏丞”二字,韩文朔指间的黑子微微一顿。
他早知今日苏丞被皇太后召见,却不知五皇子此时传唤所为何事……
“文朔,你即将赴任翰林院,往后怕是难有空闲进宫对弈了。”五皇子轻叹道。
“说来也巧,你刚及冠不久,苏丞便得了父皇青眼,破例赐他庶出伴读之位。”
五皇子把玩着手中棋子,“这般恩典,在世家子第中倒是独一份。”
韩文朔垂眸不语,天子金口玉言,他岂敢妄议圣裁?
一时恍神,他又忍不住想起月前皇太后圣寿,满朝文武携家眷入宫庆贺的盛景。
然而那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却都不及苏家那位少年令他过目难忘。
大崇王朝虽以武立国,却已开创物阜民丰的盛世图景。
四大皇商中,苏家历经数代经营,不仅独占鳌头,家主苏明琮更获封正一品光禄大夫,位极人臣。
宫宴之上,苏家庶子与嫡长子同席的殊遇已令人侧目。
更出人意表的是,他呈上的并非珍奇异宝,而是一幅五丈长的风俗画卷。
当画卷徐徐展开时,满座哗然。
起首处市井喧嚣,贩夫走卒的吆喝声似要破纸而出,拱桥下渔翁独钓,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中段亭台错落,童子嬉戏,文人雅集,尽显盛世风华。
最震撼的当属末段皇城远景,虽着墨简练,却将九五之尊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圣上亲临品鉴,对这幅展现民间百态、歌颂太平盛世的佳作赞不绝口,更御笔亲题。
得知画作诗文皆出自这位庶子之手,当即赐下御用文房四宝,破例钦点为五皇子伴读。
如此恩宠,于庶出子弟可谓前所未有。
自那日起,苏家这位少年才子便名动皇城,其画作风靡一时,文人墨客争相临摹,竟成一时风尚。
然而与才名并传的,还有苏丞的容貌。
后来坊间传闻渐起,众人方知这位小才子不仅是庶出,其生母竟是当年名动京华的花魁沈黛云。
那位曾令无数王孙公子魂牵梦萦的绝代佳人。
文人雅士素来偏爱这等风流轶事,加之当下盛行男风,苏丞这般身世更添几分传奇色彩。
但凡见过他的人,无不赞叹其姿容绝世,一时间竟引得诸多世家子弟竞相追捧。
前些时日韩文朔赴诗会,竟有纨绔提议以苏丞为题赋诗。
虽多数人尚知分寸,只赞其才貌双全,却也不乏轻浮之徒,所作诗句*暗含狎昵之意。
在这些世家子弟眼中,纵使苏丞得蒙圣眷,终究难脱“花魁之子”的烙印……
思及此,韩文朔暗自揣度:莫非这些流言蜚语已传入五皇子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