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常见哺乳类动物包括狼、赤狐、沙狐、驼鹿、盘羊(体型最大的羊属物种)、欧亚猞猁、兔狲及雪豹,其中部分受到保护。在已记录的植物种类中,有约6,000种高等植物、5,000种菌类、485种苔藓、2,000余种藻类。已探明的野生动物中共有890种脊椎动物,超过10万种无脊椎动物。已被列入哈萨克斯坦红皮书名录的有128种脊椎动物和96种无脊椎动物,其中包括85种昆虫、1种甲壳类动物、6种软体动物和2种蠕虫。
自然资源
哈萨克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被称为‘铀库’,此外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1984年产煤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
行政区划:
区划
当地时间2022年5月4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总统令,宣布正式设立阿拜州、杰特苏州和乌勒套州三个新行政区域,并对东哈州的县区划分做出了调整。此外,阿拉木图州卡普恰盖市更名为库纳耶夫市,阿拉木图州行政中心将从塔勒德库尔干市迁移至库纳耶夫市。
全国共分为2个直辖市和14个州?,分别为:阿斯塔纳市(Astana)、阿拉木图市(Almaty)、阿拉木图州(Almaty,塔尔迪库尔干)、阿克莫拉州(Akmola,科克舍套)、阿克托别州(Aktube,阿克托别)、阿特劳州(Atyrau,阿特劳)、巴甫洛达尔州(pavlodar,巴甫洛达尔)、曼格斯套州(mangghsystau,阿克套)、卡拉干达州(Karaghandy,卡拉干达)、科斯塔奈州(Kostanay,科斯塔奈)、克孜勒奥尔达州(Kyzylorda,克孜勒奥尔达)、江布尔州(Jambyl,塔拉兹)、东哈萨克斯坦州(Shyghyskazakstan,厄斯克门)、南哈萨克斯坦州(ongtustikkazakstan,奇姆肯特)、西哈萨克斯坦州(batysdykazakstan,乌拉尔)、北哈萨克斯坦州(Soltustikkazakstan,克孜勒扎尔)注:括号内为省府。
主要城市
【首都】 阿斯塔纳。1月平均气温-19c至-4c,7月平均气温19c至26c。
阿斯塔纳(哈萨克语:АcтahaAstana??????),原名切利诺格勒(Цeлnhoгpaд)、阿克莫拉(А?moлa)、?阿克莫林斯克(Аkmoлnhck)、努尔苏丹(哈萨克语:h?p-c?лтahNur-Sultan???-??????),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和直辖市,该国第二大城市,位于中北部的阿克莫拉州中,但为哈萨克斯坦的自治市。伊希姆河穿城而过,生态环境良好,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1992年,哈萨克斯坦将“切利诺格勒”改名为“阿克莫拉”。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自阿拉木图搬迁至阿克莫拉,并将新首都改名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2019年3月20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为了纪念前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3月23日,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正式签署了关于将哈萨克斯坦首都名称从阿斯塔纳更改为努尔苏丹的总统令。2022年9月1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现代的阿斯塔纳是一个新市镇,并遵循其他规划首都的进程进行城市规划。至从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后,这座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斯塔纳的总体规划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的,并作为哈萨克斯坦政府、议会大厦、最高法院、阿克奥尔达总统府和众多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所在地。目前城市也兴建一系列未来主义建筑,包括许多摩天大楼。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语:АлmaтыAlmat???????;俄语:Алma-Атa)是哈萨克斯坦的一座直辖市,是该国的第一大城市、前首都。坐落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山区,邻近吉尔吉斯斯坦。阿拉木图早年盛产苹果,因此有“苹果城”之称。阿拉木图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离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地区、阿克苏地区太接近,不符合一个独立国家首都的要求,而且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又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哈萨克斯坦议会根据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议,于1994年7月6日通过迁都决议,在此后的几年里,阿克莫拉(阿斯塔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工程,为迁都作了大量的准备。一大批新建筑在市内拔地而起,交通、通讯、能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仍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卡拉干达(哈萨克语西里尔字母:?apa?ahды,拉丁字母:qara?andy;俄语:kapaгahдa)是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的一座城市和该州首府,距离该国首都努尔-苏丹约230公里,其名称在哈萨克语为植物锦鸡儿(哈萨克语:?apa?ah)的意思。以人口数量计算当地是哈萨克斯坦第五大城市,仅次于阿拉木图、努尔-苏丹、奇姆肯特以及阿克托比;而2020年人口则有约49万,其中俄罗斯族与哈萨克族分别占45%和40%。卡拉干达在1931年正式建立,并于三年后获授予城市地位,在1990年代初期哈萨克斯坦自苏联独立之后更曾经短暂成为其中一个候选迁都目的地。另一方面,卡拉干达还设有三所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大学、一座距离市区约20公里的机场以及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型动物园。
国家象征:
国名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文:?a3a?cтahpecпy6лnkacы;俄文:pecпy6лnkaka3axcтah),简称哈萨克。在突厥-回鹘语中,“哈萨克”的意思为:独立自主的、心灵自由的,也暗示了欧亚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斯坦”(-stan),是指“家园”“土地,聚居地”,所以根据此,“哈萨克斯坦”是指“哈萨克族人”的聚居地。现在“哈萨克族”所指代的通常是指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哈萨克斯坦人”(哈萨克语:?a3a?cтahды?;俄语:ka3axcтaheц)这个称谓的创造,则包括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所有公民。
2014年2月6日,哈萨克斯坦的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会见民众代表时,建议把国名中的“斯坦”改为“耶烈”。这样改后国家名字在哈萨克语中的字面意义就为“哈萨克人的国家”。
国旗
哈萨克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放射出32道光芒,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代表天空,也象征康乐、和平、宁静;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1992年6月4日启用。
国徽
哈萨克斯坦国徽启用于1992年6月4日,为圆形,以蓝、金为主色。国徽突出表现哈萨克人传统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凌空飞扬的骏马,象征游牧生活;底部饰带上是哈萨克文国名“哈萨克斯坦”。
国歌
《我的哈萨克》
Алтыhk?hacпahы,
Алтыhд?hдaлacы,
epл?kт??дacтahы,
eл?me?apaшы!
eжeлдehepдeгeh,
Дa?kыmы3шы?ты?on。
hamыcыh6epmeгeh,
?a3a?ыmmы?ты?on!
meh??eл?m,meh??eл?m,
Г?л??6oлыпeг?лem?h,Жыpы?6oлыпт?г?лem?h,
eл?m!ty?ahжep?mmeh??–?a3a?cтahыmpпa??aжoлaш?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