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道:“白日夫君外出教书,我便在家织些布,偶尔拿去集市上卖。”
“好厉害。”欧阳芾闻言道。
吴氏笑道:“赚不了多少,间或补一两分家用罢了。”
少顷,四菜一汤端上桌,吴氏歉道:“寒舍简陋,未提前备些食材,只有粗茶淡饭,还望兄嫂见谅。”
“是我不让她去买的,”欧阳芾遂向二人解释,“恐菜多吃不完,浪费便不好了,况自家人聚餐,毋须计较那么多。”言罢朝王安石道:“是吧?”
王令闻言愣了下,却见王安石自然接道:“不错,既为自家人,随意即可。”
欧阳芾笑着予他双筷,王令观他二人举止,须臾后垂首淡笑了。
饭后,王令陪吴氏收拾碗筷,王安石与欧阳芾至陇上散步闲话。
“三年前,我于舒州通判一职任满,途经高邮,他投书赠诗以求见我,彼时他方十九岁,父母早亡,然其志高行洁,作的诗文已有锋芒,我敬他才学为人,又怜他遭遇,便向高邮知军邵必举荐了他,后他被召为高邮学官,可惜,”王安石话至此处,默了默,“后来我才知,过不了多久,他便拒了学官之职,归去故里。”
“清高又倔强,同你一样,怪不得你喜欢他。”欧阳芾笑道。
王安石表情噎了噎,视她一眼,接着道:“‘人固各有志,令志在贫贱,愿阁下怜其有志,全之不强。’此为他书告邵必之语。”
“你担心他始终坚持如此?”欧阳芾道,“人是会变的。”
“他诗中志向,与从前并无二致。”王安石道。
“我非指他的志向,而是指他的境况,”欧阳芾道,迎着王安石探寻的目光而笑,“志向不改是好事,你不是希望他任武进县学官一职,否则适才也不会问他文章了。”
王安石叹道:“我问过文章,便向他提了此事。他依旧拒绝。”
“是么,”欧阳芾想了想,“许是方法不对,你怎么提的?”她好奇向王安石。
王安石:“”
“怎么提的?”她握着他手摇了摇,锲而不舍。
王安石只得向她道来,欧阳芾听了,眼角弯起:“那我再去说服他试试。”
“逢原。”
王令正在屋内打扫,陡然闻见欧阳芾进门来,笑着唤他:“可以这样叫你么?”
“嫂嫂想如何唤,如何唤就是。”王令知她为欧阳修之侄,故除王安石这层关系外,对她另添有几分尊敬。
“涵枝唤我二娘,你也唤我二娘就好。”欧阳芾洒落道,正巧吴氏从厨房步来,便同他二人道,“涵枝言她近日身子不舒服,你可带她看过郎中?”
王令一愣,随即视向吴氏,吴氏忙道:“我未言过”
欧阳芾噗嗤一笑,同王令解释:“别急,是我开玩笑啦。”见他二人神色舒缓下来,又道:“不过也快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