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代价,沉重得让“新芽市”几乎窒息。苍穹之上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留下的创伤却深可见骨。
轨道上,“堡垒号”如同被巨兽撕咬过的鲸鱼,庞大的舰体上遍布裂痕与焦黑的破损处,数个舱室彻底暴露在真空之中,失去的光点诉说着逝去的生命。工程团队穿着宇航服,如同忙碌的工蚁,在冰冷的金属残骸间进行着危险的抢修作业,试图稳住这艘旗舰最后的生机。“探针号”情况稍好,但也受损严重,其主要传感器阵列在过载中烧毁,暂时成了“半盲”的状态。
地面,“新芽市”仿佛经历了一场大地震。部分建筑坍塌,能量传输管道多处断裂,通往“新生之地”的道路被塌方的山石阻塞。广场上那根纪念柱,又多刻上了十几个名字,其中包括了在轨道防御战中牺牲的船员,以及……卡珊德拉·雷恩博士。她的名字被单独铭刻,以一个特殊的、代表“哨兵”的符号标记,象征着其与众不同的牺牲。
悲伤如同实质的雾气,笼罩着基地。但这一次,悲伤并未带来绝望,而是化为了沉默而坚定的行动力。每个人都知道,哀悼的时间有限,敌人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最令人担忧的,是星球意识的状态。
全球能量网络监测图一片黯淡,几乎所有节点的活性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大地不再传来那令人安心的、充满生机的嗡鸣,而是陷入了一种深沉的、近乎昏迷的寂静。伊娃和沟通团队多次尝试进行浅层连接,得到的回应微弱而模糊,充满了极度的疲惫与伤痛,仿佛一个为了保护孩子而力竭倒下的巨人。
“它需要时间,也需要帮助。”伊娃忧心忡忡地向科尔汇报,“那种层级的能量对冲,几乎耗尽了它积累的大部分本源力量。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来加速它的恢复。”
一个名为“回春”的计划(operationRevitalization)被迅速制定。他们无法直接给星球意识“注入”能量,但可以为其创造最佳的恢复环境。
工程团队优先修复了连接各大能量节点的地下能量导管;科学家们优化了“星桥”的残余功能,使其从攻击武器转变为温和的“能量理疗仪”,持续散发着安抚和促进愈合的频率;甚至,根据对本土生态的理解,他们开始有选择地种植那些能高效转化太阳能、稳定地脉能量的特殊植物,尤其是在受损严重的能量节点附近。所有人都在为抚平星球的伤痕而努力,因为他们深知,星球意识的健康,是他们最根本的屏障和力量源泉。
就在地面忙于修复和恢复时,莉莉和迈克的团队则沉浸在雷恩博士用生命换来的最后情报之中。
“规则种子……在恒星耀斑的阴影区……”
这个线索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指明了方向——他们的恒星(被命名为“新希望之光”)。模糊的是,“耀斑的阴影区”究竟指什么?
“‘阴影区’可能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黑暗区域。”迈克指着恒星活动模拟图,“恒星的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带电粒子流,扭曲其周围的时空和辐射场。所谓的‘阴影区’,可能是指耀斑爆发时,其能量喷射的侧后方,或者由于强烈磁场扭曲而形成的局部辐射低压区。这些区域相对‘安静’,确实适合隐藏东西。”
“而‘规则种子’,”莉莉接口道,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凝重,“如果‘低语者’能提前播撒这种东西,它很可能是一种高度加密的、能缓慢影响本地物理规则的信息病毒或能量模因(Energymeme)。它潜伏着,一旦被‘低语者’的特定信号激活,就能迅速扭曲周围的规则,使其更易于被‘低语者’同化。”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下一个耀斑爆发周期,派遣探测器甚至飞船,进入那个危险的‘阴影区’,找到并净化这个‘种子’!”科尔总结道,目光锐利。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恒星耀斑是宇宙中最狂暴的自然现象之一,其释放的高能辐射和粒子流足以瞬间汽化大多数探测器。所谓的“阴影区”也只是相对安全,其环境依旧极端恶劣。而且,谁也不知道“低语者”是否在那里设置了什么守卫。
“我们需要一艘能抵御极端辐射和能量冲击的飞船,还需要能精确锁定并中和那种‘规则种子’的特殊设备。”莉莉说道。
“‘堡垒号’和‘探针号’短期内无法胜任。”“迅影号”更是几乎报废。杰克看着仓库里所剩无几的资源,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一位一直埋头研究“远航者号”残骸和“哨兵”数据的年轻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大胆设想。
“也许……我们不必建造全新的飞船……”他有些犹豫地展示了自己的设计图,“‘远航者号’的引擎舱虽然破损,但其核心的零素缓冲护盾发生器(NulliumbufferShieldGenerator)似乎还能修复。这种护盾技术是旧联盟的最高机密,能短时间内在舰船周围创造一个隔绝大多数能量和辐射的‘绝对屏障’。”“我们可以把它拆下来,加上我们从‘低语者’生物炮台残骸中逆向工程出的生物能量吸附装甲(bio-EnergyAbsorbingArmor)技术,再整合‘创世因子’频率发生器……建造一艘小型的、特种的深空勘探船!它可能不够快,火力也不强,但或许能短时间内在耀斑边缘生存下来!”
这个想法极具创意,但也风险极高,相当于把不同科技树的东西强行拼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