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主义吗?”
凯瑟琳淡淡一笑,“俄罗斯人会向外族投降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法国政府光速投降也是因为民间反战情绪高涨,并且他们也无法承受战争损失,不愿意再牺牲整整一代年轻人。
论起作战能力,法军仍然是欧陆……第二,第一是德军,德国要求维希法国提供部队参加德军的行动,法国伪军在地中海战场和北非战场都很能打。
之前墨索里尼想趁法国投降之际检漏,派兵进入法国境内,被法国部队打得抱头鼠窜。
只是这次战役被掩埋在德军横扫欧陆的大新闻中,无人在意。
意大利真的很好笑,祖传坑队友。
21世纪提及意大利,就一个字“菜”
,又菜又爱玩。
提及法国,就是“跪的容易”
,日常辱法。
实际法国是欧陆第一经济大国、第一科技大国,实力很强。
以凯瑟琳掌握的军事知识来看,法国也只能选择投降。
她的地缘政治复杂,国土面积又太小,谈不上什么“战略纵深”
。
德军机械化部队不到两周就能跑到巴黎,再过两周就能推进到比利牛斯山脉,一个月能横贯法国领土,还怎么打?
苏联就不一样了,她幅员辽阔,人口数量又是欧洲第一,德国是真的打不起消耗战。
虽然苏军现在被打出莫斯科,可德军想要稳固占据莫斯科非常难。
苏联采取了“坚壁清野”
策略,不给敌人留下一口粮食;在战役的最后阶段不惜采取自杀式攻击,炸毁了市区几乎所有大楼,就连大教堂也未能幸免;红场上全是坑,除了德军落下的炮弹,还有苏军自己炸的坑。
克里姆林宫内的文物和艺术品尽量运走了,运不走的宫殿被炸了一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废墟处处。
平民也撤走大半,城内找不到一处粮仓,德军后勤不得不召集人手去翻商店废墟,指望能找到一点食物。
德军的后勤供应压力极大,天寒地冻,卡车上路难,物资补给运送不及时。
苏军坚壁清野大成功,德军所有物资包括最重要的食物都得从本土运来。
德国境内公路发达,铁路系统完善,来到苏联境内一看,好嘛你是要啥啥没有,铁路线没几条,公路也是一塌糊涂。
士兵口粮从之前的每天大约1500克,锐减到每天不足1000克,有时候更少,连500克都很难保证。
士兵们饿极了,全靠高素质才没有发生哗变。
德媒的文章总是“形势一片大好”
,不会告诉德国群众,你们的儿子、兄弟正在莫斯科饿肚子。
因为对美宣战了,德军驱赶了美国记者,目前能在德军前线实地报道的记者极少,大部分都是德媒自己的记者和宣传部的记者。
不过美国报纸上还是有不间断的前线报道,那就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弄来的稿子了。
*
幸好因为美国对德宣战了,因此《租借法案》从遮遮挡挡的“租借”
变成了正大光明的“援助”
,跨越大西洋的物资船翻倍。
德军的U型潜艇也更猖獗了,狼群战术丧心病狂,成果斐然。
北美往返欧洲的所有民船全都停运,美国海军征用了所有在美国注册的大型邮轮,英国方面还将包括玛丽王后号在内的大型邮轮“借”
给美军;泛美航空的波音314也全都被美军征用,美国用这些大型邮轮和飞机运送逃离欧洲的犹太人和知识分子。
美国还从英国方面得到了德国正在研究核武器的情报与资料,英国目前没有财力研究核武器,只能交给财大气粗的美国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