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讲。只不过墨子是平等的“无私奉献”,杨朱是平等的“一毛不拔”。
□ 你更赞成谁?
■ 我更赞成杨朱。
□ 为什么?
■ 因为杨朱的平等更彻底。他不但主张人与人应该平等,还主张个人与社会也应该平等。在他看来,牺牲个人来满足社会(损一毫利天下),不对;牺牲社会来满足个人(悉天下奉一身),也不对。社会与个人,谁也不能损害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拾 一毛不拔救天下(4)
□ 所以,杨朱绝不会损害别人,也不会损害社会?
■ 他连自然界和小动物都不愿意损害,怎么会损害别人,损害社会?同样,他也不会侵犯别人,占有别人的财产。这种占有,在杨朱那里,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横私”。横,就是蛮横;私,就是私有。蛮横地私自占有,那就是“霸占”。这是杨朱坚决反对的。
□ 杨朱为什么这样主张?
■ 因为在他看来,自然、社会、他人,都不是自己的。不但动物和自然物不是(物非我有也),就连自己的生命和身体,也原本不是(身非我有也)。只不过,既然已经有了生命,有了身体,就只能保全它(既生,不得不全之),也只能利用动物和自然(既有,不得而去之)。但是,你不能认为这就是你该得的,不能蛮不讲理地占有它。如果蛮不讲理地占有它,用杨朱的话说,就叫“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
□ 身体、财产、物质,不是我们的,那是谁的?
■ 天下的。或者说,自然界和全社会的。
□ 不能私自占有,又该怎么办?
■ 还给社会,还给自然,还给世界,叫做“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也就是把原本属于天下的,重新变成全世界、全社会、普天之下的共同所有。
□ 天下为公?
■ 正是。在杨朱看来,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道德完善的“至人”才能做到。
□ 主张“一毛不拔”的杨朱,也主张“天下为公”?
■ 而且,杨朱的“天下”范围更大,不仅包括全人类,还包括自然界和小动物。这就比墨子还要彻底。他的“一毛不拔”也一样。全人类、全世界,统统都“一毛不拔”。
□ 难道杨朱的主张,竟然是既要“天下为公”,又要“一毛不拔”?
■ 这才是对杨朱思想完整而全面的表述。
□ 这怎么可能呢?
■ 是不大可能,是很难做到。杨朱思想最终难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就在这里。然而杨朱的深刻之处,却也在这里。这就是——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不能以牺牲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因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个人的幸福构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总和。如果每个人都不幸福,却说天下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靠得住吗?如果说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须每个人都不幸福,都做牺牲,那样的“幸福”,又要他干什么?
□ 对不起,我还是有些想不通。难道“无私奉献”是不对的?
■ 无私奉献当然崇高而伟大。作为个人,你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果你真诚地这么做了,我将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别人,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那我们就只能说,对不起,你不能这么要求,也没有权力这么要求。或者说,你可以提倡,不能强迫。因为一旦强迫,就违背了追求全人类共同幸福的初衷。相反,只有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受伤害,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受损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这就叫“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这是杨朱的观点?
■ 也是老子和庄子的观点。
拾壹 这世界该交给谁(1)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 前面你说,杨朱认为,如果“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则“天下治矣”,老子和庄子也赞成,请问是这样吗?
■ 是。
□ 为什么赞成?
■ 因为在道家看来,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既然不需要拯救,不需要寄托,当然可以“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 最好的天下,不需要拯救和寄托?
■ 是,至少庄子说得很明确。有个成语,叫“相濡以沫”,肯定知道吧?
□ 中国人都知道。
■ 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成语,就出自《庄子》一书,《大宗师》篇和《天运》篇都讲了。庄子说,泉水干了,鱼儿们一齐被困在陆地上。为了生存下去,它们相互吐出湿气让对方呼吸,这就是“相呴以湿”;相互吐出唾沫让对方滋润,这就是“相濡以沫”。
□ 这不是很感人吗?
■ 是很感人。事实上,相濡以沫,一直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庄子对此显然也并不否定,他也是肯定的。只不过在他看来,这并非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相濡以沫”是很好,但不是最好。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