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代名士张伯驹读后感200字左右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行年弱冠 羁寓军旅(2)

伯驹向父亲禀报此行之经过。父亲乘便说:张家与袁家不仅有联姻之戚,且交往也深。清末,你姑丈曾闻听开缺之命,惊惧万状,即日晚车暗来天津。他独坐包车,戴红风帽,住英租界的利顺德饭店。直督杨士骧避嫌,没有出面,命其长子杨毓英谒见你姑丈,并赠银6万两。我独往相晤,力劝其次晨立即离京,速速去彰德。我兼任粮饷局总办时,有结余银30万两未动,即以此款全部赠他,为日后生计。

涉世未深的伯驹,我行我素,向不服人,但经此一事,似乎是有一丝羁绊在身。“好好上学,毕了业就到我这里来。”这句话常常响在耳边。“难道要我进入牢笼?”这个念头常常萦绕在他的心头,似乎像紧箍咒一样套在自己的身上。

袁世凯为了使模范团的学员成为忠实于他的亲军,一切待遇从优。学员的伙食津贴很高,毕业后均晋级升用。袁还不只一次地把学员集合起来,亲自检阅他们的操练,进行训话。同时,还颁发了军人训条誓词。

1915年3月,张伯驹也和其他受训学员一起,参加了宣誓大典。他也曾举手宣誓:“服从命令,尽忠报国……诚意卫民,尊敬长上,不惜生命,言行信实,习勤耐苦,不入堂会,誓愿八条,甘心遵守,违反其一,天诛法谴。”

模范团第一期毕业学员考取前十名者,袁世凯亲写命令,授以卫侍武官衔。叨此隆遇者,无不感恩图报。

伯驹在受训期间,不仅不适应,还渐生反感。依着自己的性子,早就甩手不干了。但是,为了慰父之心,他不得已而从之。在他本来就不甚愉快的受训生涯中,偏偏又碰上一个不学无术的陈兴远。陈是模范团的团副,他的顶头上司。此人本无学问,但爱装腔作势。举行毕业典礼时,按惯例,团副须训话。陈拉着官腔官调说:“你们已经毕业,由大元帅亲手培植。大元帅对你们期望很大,你们要好好地干,将来你们都不堪设想啊!”话音刚落,全体学员大哗,唯有张伯驹紧皱着双眉,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陈团副竟将“不可限量”,说成了“不堪设想”。伯驹对官场上的这种趋炎附势,装腔作势,十分反感。后来陈率领模范团编成一个师,任江西督军。此人极其贪婪,时值他的寿日,广收贺礼。广西商会用赤金特铸八仙人一堂进献,陈视之连称:“好,好,好!”过后又说:“只可惜小了一点。”伯驹目睹了官场上的腐败,更生厌恶之心,并将此事作为笑柄传之。

伯驹于模范团骑科毕业后,先后在曹琨、吴佩孚、张作霖部下任提调(秘书,从未到任)。21岁时,他在安徽蚌埠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这就是张伯驹的“宝马金鞭,雕冠剑佩,年少英姿,意气豪横”的早年历史。他虽身栖军旅,却心在营外。他素以观戏为趣事。当时蚌埠街上演乱弹《凤阳花鼓》一剧,他欣然前往。一男一女,肩挎腰鼓,头上盘髻、插花,一双大脚穿搬尖鞋,与乱弹扮相和唱调没有区别。伯驹始知乱弹戏之由来,大开眼界。他每戏必看,也不顾及军纪、军规的限制。对于这位不安分而醉心于观戏的“提调”,顶头上司也无可奈何,只能偶尔将此情委婉地告知张伯驹的父亲。

张镇芳对伯驹时而进行耐心的开导,时而进行严厉的训斥,伯驹从不顶撞,不过还是我行我素。

txt小说上传分享

厌弃仕途 倾心艺事(1)

举国皆知是莽操,歌功颂德亦徒劳。

人心已去军心散,誓愿空余背八条。

袁世凯称帝时,将模范团的八条誓言又推广至全军,并载入军人手册。凡军人必有之,还须宣誓背诵。伯驹已清楚地看到,人心浮动,军心未固,八条形同虚设。他在这首诗里把袁比作篡权的曹操、王莽,不难看出他对袁氏称帝的看法。面对军界人心向背,张伯驹对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一职愈加索然无味。

一次,他告假回家,见袁克明(字伯达)寓居其家。克明乃袁世凯长兄的长子,夙来居乡。自袁世凯称帝后,他自认为当有封侯之望,遂由家乡来京,专待封爵。伯驹知此,淡然笑之。克明居家无事可做,便与衡阳一个叫龙佐才的奇人相识,并拜他为师,与其学剑。而伯驹对表兄克明专待封爵之举颇有讥语,有诗为证:

不在家乡学种田,长门长子谱中传。

封侯只待无他事,更向奇人学剑仙。

伯驹还得知,袁家为了实行帝制已经是不择手段。各地掀起的反对帝制的斗争风起云涌,袁克定是知晓的,但他以“青宫储贰”自居,害怕时间拖下来,父称帝不成。当时日本人在北京办的中文报纸《顺天时报》,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袁克定则另外伪造一份,言日本如何如何赞成帝制。

一天,袁世凯的三女儿给父亲进献花生米,包花生米之纸便是真的《顺天时报》。袁见之,才恍然大悟,以前所阅的《顺天时报》全是袁克定伪印的。他当即唤人把克定叫来,克定知道事已败露,忙跪下求饶。袁气愤至极。按袁氏家规,子弟有过,尊长令旁人挞之;但克定已被封为“皇储”,何人敢为?只好比划了几下子了事。伯驹戏曰:“若演一出《打龙袍》戏也。”

其实,对于张伯驹的思想触动最深的莫过于父亲在官场上的沉浮。张勋复辟事败,父亲张镇芳身陷囹圄。此事像一层浓重的阴影罩在张伯驹的心头,给他以强烈的震动。

张镇芳开始经商,后入仕途。袁世凯督直时,张任长芦盐运使,对于盐务熟识。袁任总统时,张建议创建官商合办的银行,由财政部及私人各出资100万元,名盐业银行。袁批准办理。时财政总长为周自齐,认为盐税为财政部主要收入,如由银行经营,财政部即不能独自掌握,乃拖延其事,仅由盐业署入股8万元以应命。袁死后,官商合办一事作罢,遂成商业银行,张镇芳任总经理,成立北平、天津、上海、汉口四分行。北平行由岳乾斋任经理,为北方成立商业银行之创始。

1914年,河南农民起义军白朗军不断发展壮大。袁命河南都督张镇芳实行白色恐怖,镇压革命力量。河南城池不断失陷,袁慌了手脚,1月20日将张镇芳先行撤职。白朗军节节胜利,国内外反动派惊恐万状,纷纷指责张镇芳无能。2月23日,袁免去张镇芳的豫都。这是张镇芳步入官场后一次重要的沉没。后经人说合,才又任了参政。

1917年,张镇芳与雷振春参加了张勋复辟,并为中坚人物。时张镇芳为度支部尚书,雷振春为陆军部尚书。张勋复辟失败后,张镇芳与雷同去天津,行至丰台被捕,扣押在陆军部。张伯驹认为,此事系段芝贵所指使。

段芝贵与张镇芳本为结盟兄弟。当时庆亲王奕劻长子载振至天津,袁世凯命段芝贵接待办理此事。天津有一女伶叫杨翠喜,色艺俱佳,载振一见,大为赏识。段为了讨好,将杨翠喜买来献给了载振。载振回京,禀报奕劻,段由侯补道一跃升为黑龙江巡抚。御史江春霖劾奏,载振不敢纳,杨翠喜转嫁于天津某盐商。载振以查无实据免究,段芝贵另以他事革职,永不续用。张镇芳因此对段表示过轻蔑。袁任总统,授段芝贵为镇安将军,兼奉天将军,总揽东三省军政。段为人上谄下骄,不得军民之心。张作霖当时为师长,派他的赵参谋与张镇芳通音,说段卑鄙,总统何以重用此人?张镇芳复函说可以撵他。张作霖又命赵持函来,说如此举动,担心总统怪罪。张镇芳复函说:“总统方面由我去说。”张作霖接函乃布置军队在上将军署外呐喊鸣枪,入告将军兵变,段次日狼狈入关。张镇芳向袁力保张作霖继任,于是袁任命张作霖为奉天将军。后来段知此事,对张镇芳深深衔恨。①

厌弃仕途 倾心艺事(2)

张镇芳被段捕后,伯驹得知,甚为焦虑。在父亲被押时,段芝贵任京畿卫戍总司令,他派吴鼎昌接任了商业银行总经理。有些人落井下石,一再搞名堂,目的是要压缩张镇芳在银行的股权。这时,张作霖多方进行营救。当时近畿发生水灾,熊希龄为近畿水灾赈务督办,他和张镇芳至友王祖同商量,希张镇芳捐款助赈,可救济灾童流离失所者。后来,由张伯驹出名捐公债、交通票、现洋各10万元,毁家助赈。熊便以此款救济水灾难童,办香山慈幼院,在香山修建一楼,名“镇芳”楼,以资纪念。后来,张与雷以发往前敌效力结案,并授予张伯驹二等大绶嘉禾章。张镇芳六十寿辰及■庵寿辰时,伯驹发征寿文启,记康南海联云:“述孝承先,兄弟相携,永锡难老;以忠获罪,缧绁之中,虽败犹荣。”说的就是张被囚禁一事。①

镇芳出狱后,曾往奉天答谢张作霖的营救,交谈期间,涉及商业银行一事,张作霖认为太不公平,即致电商业银行质询此事。后经张勋出面调节,推举张镇芳任董事长,吴鼎昌仍任总经理。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