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小学三四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那么,作为一二年级的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每当有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就会给他们讲起下面这两位父亲教孩子打羽毛球的故事。

两位父亲分别教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第一位父亲是这样教的:看到拿球的姿势,他说:“拿球的姿势不对,应该……”;看到孩子握球拍的姿势,他说:“不对,球拍应该这样拿!”;看到孩子发球的姿势,他很生气地说:“不对,应该这样发球!”……结果,孩子扔掉球拍,从此再也不肯学习打羽毛球了。

第二位父亲教孩子打羽毛球的方法却截然不同,他不管孩子如何拿球、如何握拍,或是如何发球,而是任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去打球。他甚至还故意接不住孩子发来的球,并有意鼓励孩子说:“行呀,小伙子,你发来的球连爸爸都接不住!”结果,孩子对打羽毛球这项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不仅主动去学习握拍的姿势、发球的技巧,并且很快就掌握了那些基本的打球常识。

由这两位父亲教育方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的总是指责、批评,那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败感,从而对学习内容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但如果孩子在开始时就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那孩子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就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兴趣——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这个“坎儿”(4)

的确,对于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情况来说也是如此。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说的,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总是指责孩子这不对、那错了,那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失败的感觉,自然就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从一开始孩子就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那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上学习,从而就会快乐、积极地去面对学习。

具体来讲,家长这样做,便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1.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例如,如果孩子很擅长做数学题,家长可以找一两道稍难一点的数学题目让他做,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提示,让顺利地做出这些难题。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成就感。

2.让孩子教那些年龄比他小的邻居小朋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在孩子对学习没有信心,或者厌烦的时候,家长绝不可再指责他们,或是挑他们的毛病,这样只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

方法三:用童趣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二年级的孩子分辨分数的大小时,我从一个小故事入手,巧妙地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了。这个小故事是这样讲得:

猴妈妈有三个孩子: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有一天,猴妈妈找了一个大桃子,她把这个大桃子分成了三份:给了猴哥哥13、猴弟弟36、猴妹妹39……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有孩子就开始嚷了:“猴妈妈不公平,她偏向小的孩子!”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讨论猴妈妈是否真的讨论。在争得不可开交时,我告诉了他们真正的答案。就这样,很多孩子都带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来听我讲解分数。

对于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分数是很抽象的。如果老师讲课时他们不注意听,或者一开始就抱着对分数的反感心理来听课,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学不会分数。但如果用一个小故事作为开端,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就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的年龄即将脱离儿童阶段,但他们的心理仍然还处于儿童时期,所以,故事、童话、传说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把那些抽象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由于故事使孩子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再去接受那些抽象的知识就会简单得多。另外,由于故事往往会设置很多悬念,所以它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继续学习的欲望,也就是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作为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用一些带有童趣的小故事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就一直垂头丧气,经过我耐心的引导,孩子才说出她的心理话。原来今天数学课老师讲得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但女儿由于女儿不喜欢小数,所以她一点都没有听明白老师所讲得内容。

看着女儿毫无斗志的样子,我故意逗他说:“不就是给小数点搬搬家吗,没事,如果你搬不动那个小数点,妈妈跟你一块抬。”

女儿被我逗笑了。看到她的精神稍微好一点,我这样跟她说:“来,我们写几个小数,然后我们一起给它们的小数点搬搬家,看它们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女儿忽然对我说:“妈妈,原来小数并不是那么让人讨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自己还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很奇怪的,当他们对某些知识不感兴趣时,无论老师或家长费多少口舌,他们往往就是学不会这些知识。但一旦他们对这些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完全解除先前自己对这些知识的“偏见”。其实,让孩子对那些知识感兴趣也是很简单的,只要家长把这些知识融入孩子的心里就可以了。那如何才能把知识融入孩子的心里呢?其实,在很多时候,家长仅仅需要改变一下语言。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这句话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也有些费解。但上述案例中的那位妈妈用孩子们的语言对这句话进行了翻译,就变成了“我们来给小数点搬搬家,看搬家后的小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样形象又充满童趣的语言,孩子接受起来就会顺利得多,而且,家长这种充满童趣的语言,还会引发孩子对小数的探索欲望。

所以,当孩子对某些知识或某些学科存在偏见,或不感兴趣时,家长不妨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或者通过讲一个小故事的方法,使孩子对这些知识和学科重新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当孩子不喜欢做应用题时,家长不妨把孩子喜欢的那些动画形象编入应用题中,去激发孩子对应用题的兴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