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清代皇帝读书生活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太子深情地看着师傅真诚地说,没有皇帝的谕旨,他不能擅自答应汤斌师傅的请求。接着,太子像没事一样,继续朗读、背诵当天需要读讲的内容,完全熟悉后,就开始练写满文、汉文书法。让师傅们再次吃惊的是,连续多天,酷暑难当,可太子自朝至暮,始终正襟端坐,认真朗诵和背诵,对于读书学习,极其严肃和恭谨。太子的读书学习,不仅毫无平常孩子所认为的视读书为畏途,反而对所学之内容,兴趣昂然,毫无怠惰疲劳之色。太子习字以后,练习射箭三次,箭箭中的。然后,回到书斋,精力充沛地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开始讲说四书,由师傅指定任何一个章节。

汤斌终因年迈体弱,感觉不到作为太子师傅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终于在太子进入下一节讲书之前,按捺不住,再次向太子陈述自己的衷情:“自古以来,太子三日一进讲,隆冬盛暑,俱暂停止。今皇太子讲书,一日无间,虽元旦佳节,封印之期,亦不少间辍。近日在内,恭睹皇上庭教甚严,自古未有。睿学大成,不但臣才疏陋,即通国亦未有能胜此任者!”

接着,又诉说自己的身体现状:年迈体衰体力不济,一两日尚可,时间长了,实在无法支撑此职。汤师傅说得十分动情,仿佛自己在推脱一件苦差。他继续说:微臣在紫禁城毓庆宫讲书之时,清晨讲完尚且还能够回到家中休息片刻。现在,从早晨到日暮,侍奉着太子在这酷暑之天读书学习,实为疲惫难耐,不能尽职。如若自己体力尚可支撑,每天能够亲眼目睹皇太子讲书学习,那不仅是莫大的荣耀,也可以日夜增进自己的学问!最后,汤斌谦卑至极地对太子说:能与像您一样的圣人有如此近的接触和学习,真是天大的幸运啊。太子也很感动,诚恳地说:“圣人二字,我何以敢当!我若不亲自讲书,皇父问及,何以应对?”

汤斌说了许久,仍然没有结果。只得弯着老腰,继续在书桌上??动着那似千斤重的四书。

六月十三日,太子精力旺盛地投入了新一天读书生活,仍旧自早晨卯时开始,直至傍晚酉时结束,一整天都在不厌其烦地朗读、背诵、临字,讲书、读书和引据典,丝毫不觉疲倦。

六月十四日,连续几日的劳顿,汤斌师傅终于支撑不住,身体彻底累垮了。汤斌再三辞职,没有获得批准。这一天,汤斌面色苍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神思恍惚地来到畅春园门外。这时,其他的辅导官早已到了,都在那里等着他。众师傅一见汤斌的神情,知道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近侍立即奏报,康熙皇帝正在理政,得知汤斌师傅积劳成病,立即命侍卫传令皇太子:今天停讲。康熙皇帝吩咐御医前往探视汤师傅。汤斌很感动,通过侍卫转奏皇帝,再次表示自己不能胜任太子师傅一职。同时,他也叩请皇帝,不要太劳累,不要累坏了太子的身体。汤斌强调说,自己才疏学浅,年迈体弱,对太子不仅一毫无补,反而有损圣学,拖累太子的学业。

康熙皇帝终于明白了汤师傅的心意,也明白汤师傅确实不能胜任太子师傅一职。于是,康熙皇帝下旨,允许汤斌归家休养,调息自己的身体。汤师傅走了,太子仍然照常读书、背诵、写字、讲读。师傅们提出的暑热暂停学业一事,康熙皇帝依旧不准,太子和师傅们只能执行。

不久,汤斌终因身体太差一病不起。但是,朝臣们并不因为汤斌累倒了就放过他:他们声称,汤斌曾用笔为太子点书!众大臣义愤填膺,非议汤师傅胆大妄为。此事因康熙皇帝的出面,被宽待,不再追究。但是,汤师傅年迈体弱终于不能支撑,同年十月病故。

综合考察太子允的读书学习,比较其父康熙皇帝的读书生活,可以得出一个十分惊人的结论:太子允,在读书学习的很多方面与其父康熙皇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读书、背诵、临字、讲读,还是骑马、射箭、端坐、起立、行为、谈吐等等。他们都是自幼通习武艺,骑马、射箭,都是一学即会,精力超过常人,夜以继日从不知疲倦。

有趣的是,他们父子的身体状况也很相似,即使在得天花病一事上,也是惊人的一致:康熙皇帝在五岁的时候,得过天花,被送到西华门外避痘,在皇太后的关怀下,顽强地活下来了;允也是在五岁的时候,得了吓人的天花。那是康熙十七年(177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朝廷宣布:皇太子出痘。康熙皇帝深感悲痛,宣布自次日起,直到十二月九日,停止早朝,而且一停就是十余天,这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是很少有的。十二月十五日,朝廷宣布:皇太子痘症痊愈。康熙皇帝喜出望外,恭敬地前往奉先殿向列祖列宗行祭告礼,告慰祖先。十二月十六日,康熙皇帝特地为此颁诏天下。

太子允以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当时被视为夺命恶魔的天花后,康熙皇帝像当年孝庄皇太后一样,倍感欣慰,似乎感觉到这是天意的安排。从此康熙皇帝对太子允更加关注,更加倾心尽力地栽培他,千方百计地培养他,让他成为不负众望的圣明君主。肯定地说,太子战胜了天花后,从康熙皇帝抱起太子的那时起,就决定:“要认真教导太子允识字读书,要把太子培养成为一个有为之君。”

太子允在十四岁前后,就已精通儒家十三的全部典著作,其学业水平和学术造诣,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朝中硕学鸿儒,也无法与之相比。在这一点上,太子的天赋和学业,似乎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也是在五岁前后开始读书的,他说自己六七岁所读书,五六十年后依然不忘。康熙皇帝即位以后,设置日讲官,专门给皇帝进讲儒家典和历史大事。每天政务余暇都要安排时间听讲,不论刮风下雨、雷电风雪,还是酷暑寒冬从不间断。康熙皇帝天赋很高,没有多长时间,他渐渐地由听讲为主,改为讨论为主。然后,又从讨论为主变化到康熙本人来讲解为主,皇帝进讲,日讲官们听,最后进行讨论。

太子允出阁读书之前,康熙皇帝每天在乾清宫中,亲自教太子读书学习,从不间断。同时,康熙皇帝每天在弘德殿中,与日讲官一同讲学,讨论儒家典。到太子即将出阁之时,康熙皇帝与太子读书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康熙皇帝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着太子,让太子与自己同步读书共同增长学问。太子出阁以后,康熙皇帝这才终止了为时二十八年的苦学生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太子允还有一项超过了他的父亲:康熙皇帝脸上有麻子,相貌中等;太子面容姣好,相貌更加英俊,在众多的兄弟之中,他的相貌、体形和体魄最为出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韬光养晦的皇子时期读书生活

1。康熙晚年:愁肠无日舒

康熙皇帝晚年时期,被太子事件所困扰忧心忡忡。从太子又废又立到最后被废,康熙皇帝心力交瘁。皇八子允随着太子允的被废,其命运也开始发生变化,大起大落,最后也被失望至极的康熙皇帝冷落。皇八子忧心如焚,大病一场。御医前来看病,他拒绝吃药,也不允许御医将他的病情告诉其他兄弟,并叹息说:“我是在父皇前,获有重罪之人。数年未得仰见天颜。如今,尚有何脸面求生!”

康熙皇帝自视甚高,本来就认为他的儿子们远远不如自己。他曾在告天祭文中明白地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太子允,相貌、气质、修养酷似自己,却最后如魔鬼附体!太子被废后面对诸皇子争夺帝位的斗争日渐激烈,由暗斗渐渐转化为明争,皇子之间的派别冲突逐渐白热化。康熙皇帝愁肠百结,忧心忡忡。他写道:“叠叠愁肠无日舒,春风细雨绿芳初!”“不逮精神老愈愁,银须鹤发更何求!”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康熙身体不适,满汉九卿恭请圣安。他满面愁容地对众大臣说:“朕躬抱病之状,众亦知之!故不法匪类,曾治罪免死之徒,伙同结党,谋放出二阿哥!观此则乱臣贼子,仍不乏人,岂可不留心乎?每思此等事,食且不能下咽,何由万安!”

2。韬光养晦的《悦心集》

在这场混乱不堪的皇子角逐之中,只有一个皇子仿佛置身事外,他就是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皇四子胤。特别是在康熙皇帝、皇太子和皇八子这场三角关系的权力角逐之中,皇四子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他每天读书学习,看大量的修身养性的闲书,编??一些风花雪月的诗文集,似乎皇位继承问题与自己无关,??然待之。当时,诸皇子都在朝廷内外笼络文武大臣,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尤其是皇八子在大臣之中建立的关系网十分惊人,康熙皇帝极其反感。胤冷眼旁观而暗中则结识真正有实力的人物:负责京城安全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和统率重兵的川陕总督年羹尧。

胤知道,父亲喜爱读书,认为游艺翰墨是一个人的健康雅兴,更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清世祖顺治皇帝也喜好翰墨之娱:“几余游艺翰墨,尝以山水幅颁赐大臣。”康熙皇帝曾对侍臣说:“听政之暇,无间寒暑,惟有读书作字而已!”“朕万几余暇,研精典籍,间取古人墨迹临摹。”康熙皇帝不仅喜爱临摹,还喜欢亲自书写。当然,他认为,这不过是正学之外的雅兴:“人君之学不在此,朕非专攻书法,但暇时游情翰墨耳!”

胤的翰墨功夫在康熙皇帝的诸皇子之中是很有特色的:笔力雄劲,刚毅浑厚,气势磅礴。紫禁城内和圆明园中到处都是他的墨迹:养心殿正中书匾:中正仁和;东西暖阁之匾、联:敬天法祖;勤政亲贤;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圆明园中,他的手笔更加丰富:

御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绢匾:至诚不息,一室春和;四宜堂,松竹梅。

绢对:每对青山绿水,会心处一丘一壑,总自天恩浩荡;常从霁月光风,悦目时一草一木,无非帝德高深。

对联:欣百物向荣,每识乾坤生意;值万几余暇,长同海宇熙春。

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