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清代皇帝读书生活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整洁朴素。太子读书的无逸斋,也和澹宁居一样,布置得非常简朴,殿室没有雕梁彩。较为有趣的是,无逸斋前,一生喜爱科学种植的康熙皇帝,特地种植了五谷杂粮,将这里布置成了半耕半读的田园。庭院的草木、五谷杂粮,完全是一种隐士书生式的幽静儒雅环境。康熙皇帝对太子可谓用心良苦。从此以后,每天日出日入,太子除了休息和吃饭,就是与师傅们一起研讨四书五。一向温和有礼的太子允,非常理解父皇的苦心安排,很愉快地接受这一切,也更加用功地读书学习。

4。恶梦般的教书生涯

康熙皇帝的太子是位读书天才,也是一位毁灭于读书生活的悲剧性人物。他的事例,在以后清代皇帝的读书生活之中,都引以为诫。

太子允十四岁了,读书十分认真,其学习之刻苦、学问之精达、做人之纯粹,使汤斌等几位师傅,除了叹服之外,仍然是叹服,实在无法再给太子一些人生的指点。读书学习,用功苦读,聪明听话,生活极有规律。师傅们所能做的,就是劝告太子,不要读书太过,要适当休息。

同时,几位师傅也隐隐担忧,太子如此用功,会不会出现意外?师傅们被太子突破极限的用功读书所震惊,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酷爱读书的学生,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克勤克俭、专心读书的太子。因此,他们每天十分勤恳地侍立在认真读书的太子一旁,几天下来,耿介、汤斌已支撑不住,累病了。无奈之下,汤斌、耿介不得不上书,祈求皇帝解除他们太子导师的职务,另择贤良之师。

六月九日,大约早晨卯时,太子就洗漱完毕,已早早地坐在无逸斋书案之前。太子师傅达哈塔、汤斌、耿介一脸疲倦,进入无逸斋。师傅们恭敬地向太子行礼,太子还礼之后,师傅们侍立在太子书案东侧。同时,起居注官入内,行礼之后,侍立在太子书案西侧,以便真实地记录太子的读书生活。太子衣着简朴,面色红润,先用清脆的声音,朗诵今天要学的儒内容。 。 想看书来

五、可怜的师傅们(4)

这一天,太子要学习和研讨的内容是《礼记》,太子讲读了书中的数节内容和义一篇。他大声朗诵,声音清远,富于磁性,句读铿锵有力。一遍接着一遍,反复地诵读,陶醉其中,没有一丝的倦怠。每一次,太子都是那样专注,声音抑扬顿挫,态度认真如一。

太子大声朗读了几遍之后,感觉差不多了,站起来恭敬地对汤斌师傅说:“师傅,书我已念熟了,可以背诵吗?”汤斌很欣慰,诚恳地说:“昨天皇上已谕令太子背书。今天,请太子自己定夺吧。”太子点点头,自觉地开始背书。过了一会儿,康熙皇帝身边的侍卫前来传话:“皇上令尔等与皇太子背书。”允与师傅会心地一笑,太子已背诵下来了,就将手中的《礼记》交给汤斌师傅。汤斌老眼昏花,看着书都费力,却听见太子开始大声背诵,竟然一字不差地背诵出了刚才朗诵的全部内容!

汤斌十分满意,认为此书章节已领会和掌握,便用笔点定了下一章节需要朗读和背诵的内容。汤斌自己先读了一遍之后,已有点气??了。这时,康熙皇帝的侍卫又来了,传话太子:“皇帝马上就到。”不一会儿,一身正装的康熙皇帝,神情严肃地来到太子的书房。皇帝看一眼太子,问汤斌等人:“皇太子怎样?背书能熟否?”汤斌自豪地回奏:“回皇上,太子读书、背诵,甚为纯熟。”

太子允一直静静地侍立在旁边,神情专注地站立在康熙皇帝的身旁,手里捧着刚才他读过的《礼记》。这时,康熙示意,太子当着父皇的面,又一字不错地背诵了一遍。还想接着背诵,康熙示意停止,并把书还给了太子,表情依然严肃,并没有夸奖他。然后,康熙皇帝转向汤斌等人,他们一起探讨了一番学问,就《礼记》一书的义内容和部分章节,康熙皇帝问了几个问题,耿介基本上回答不上来,汤斌师傅也有部分被皇帝难住。

康熙皇帝是位勤奋读书的皇帝,也是一位博学的君主。多年来,他对宋明理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宋明理学的流派、学说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和探讨,似乎超出了一个皇帝所能够和应该关心的范畴。康熙皇帝的记忆力十分惊人,他幼年背诵的书,几乎张口就来,记忆深刻。此刻,康熙皇帝询问了师傅之后,就请汤斌任意说出他所知道的儒家书中的句子,向他问难。汤斌想了想,恭敬地问道:“请问皇上,《中庸》之中,‘喜??哀乐之未发’一节,恭请皇上俯赐圣教。”

康熙皇帝略一沉吟,从容不迫地背诵了《中庸》这一节的原文,然后,十分自信地讲解这一章节的本意和含义。他自如地解说,引据典,探本穷源,将历代名家注解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康熙皇帝阐述精辟,十分有条理地推衍学的深奥本义和微言大义,再从这一义推衍开来,从人性之喜??哀乐,一直讲到天地所居,万物所育,在天地之前,人人要戒惧慎独,心正气顺。最后,他意犹未尽,讲到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儒家之传承。汤斌等师傅都听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称赞皇帝。过了好一会儿,汤斌俯身叩拜,进奏道:“吾皇万岁!圣学,高深极矣!”

太子十分激动地侍立在一边,看着父皇背诵、讲解和演说。事实上,康熙皇帝这样做,不是为了在大臣、太子师傅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而是特地作示范给正在读书的太子看,意在告诉太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问之道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苦读勤学。

这个时候,正值农历六月,京城的酷暑不同寻常,室外暑气如焰,室内热气蒸腾。在中国以往的朝代,这时的宫中会放假,皇帝会在适当时候吩咐停讲。可是,在这个本该停讲的日子,康熙皇帝没有吩咐停讲,太子允就没有了这个优待,更不能像其他少年一样享受悠闲快乐地生活。

在酷暑中读书学习,一般少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但是,少年太子允似乎被一种神圣的信念所驱使,不仅一点也不受酷热天气的干扰,反而神情更加端肃,冠服更加严整,仪度更加从容,以恭敬之心手握着毛笔,端坐在那里,伏案临书。一旁侍立的汤斌、耿介师傅,因为年迈体衰,只一会儿工夫,就被暑热蒸得昏昏然头晕目眩了。太子依旧目光如电,读书的热情似乎被酷暑点燃,享受着酷暑中的读书乐趣。而师傅们极其疲倦,以至于好几次摇晃着,险些晕倒在太子读书的书案旁。

大约九时,这一天的第一顿饭送来了。师傅们舒了一口气,觉得可以放松一下。可是,太子还在书写,神情依旧专注。师傅劝告太子,休息一下,坐下进膳。太子这才放下笔,师生们一同进膳。用膳之后,太子也不休息,继续专注地书写。太子一鼓作气,写完当日的汉文大约数百字,又临满文一章,将作业交给师傅。太子请师傅们评议他的作业,师傅们面对这些字体工整的作业,真是无可挑剔,纷纷赞美。

太子请师傅们坐下,大家叩头谢恩。师傅落座之后,太子又主动朗诵了刚才朗读的《礼记》数节。这数节《礼记》,太子共朗读了一百二十遍。读完以后,太子问汤斌师傅,接下来,所学的义,应该再读几遍?汤斌师傅面对太子,总是不知道该让他多读书还是应当休息,就模糊地说:“按以往的习惯去做吧。”太子听了,又依照旧例,朗读了一百二十遍!

从凌晨开始读书到最后读完了这些章节,已耗时很久。可是,太子自始至终,一直是目不旁视,身不斜倚,十分严肃认真地朗读和背诵,一遍遍临帖习字,从无一点倦怠之色,面容朗朗,正襟端坐。读书、临字完毕,不知不觉间,下午膳又送来了。太子站立,恭敬地请师傅们一同进膳。进膳之后,允精神极好,随同侍卫走出书房,来到无逸斋前的宫苑场地,开始练习射箭。侍卫们递给他??箭,他接过来,十分熟练自如地张??搭箭,射了三个回合,箭箭中的。只一会儿工夫,靶心上射满了太子专用的箭镞。

五、可怜的师傅们(5)

太子习射完毕,衣冠整齐地回到书房,继续他的读书课程。太子坐定之后,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十分自信又诚恳地对汤斌师傅说:“尔可从书中,随意拈出一句,我来讲说。”汤斌慈祥地点点头,恭敬地??开《大学》,将书??到“汤之盘铭曰”一节,又??到《中庸》“回之为人也”一章和“修身则道立”一节。

太子允扫一眼书本,不假思索地张口就来,背诵原文,一字不差。然后,他侃侃而谈,引据典,阐发义奥旨,言虽简而意已尽,词简约而理至明。汤斌师傅兴致高涨,又??开书,颔首指着‘舜其大知也’一章。太子点点头,接着背诵这一节,并从容不迫地为之讲说。说到这一节中的“两端”一语,汤斌师傅问道:“何谓两端?”太子难得微笑地解答:“两端者,善中之过与不及也,舜惟执此以用中,所以为大知。”

太子的背诵、回答十分完美。汤斌很高兴,众师傅等人个个面带喜悦、叹服之色,只是相顾点头。此时,太阳西沉,天色已近黄昏。太子意犹未尽,仍然要求汤斌师傅随意从书中摘出句子,给他出题,他再背诵,再讲说。汤斌师傅早已疲倦,几乎支撑不住了,他硬撑着疲乏的身子,请求太子:“天气暑热,皇太子用功太多,请休息吧。”太子看着师傅们的一脸倦容,似乎明白了一点,接受了师傅的请求。这时,已累了一整天的太子师傅们,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拖着倦怠之身,离开无逸斋。

这日,康熙皇帝结束了早朝,前往无逸斋,落座之后,问起居注官:“尔等观皇太子,读书如何?”起居注官侍立着,恭敬地进奏:“皇太子睿智岐嶷,学问渊通,实宗社万年无疆之庆。”师傅递过来太子的习字作业,康熙皇帝取过来太子刚刚写的楷书习作仔细阅看。

这时,负责太子读书事务的詹事满人尹泰进前,郑重地向皇帝进奏:“陛下,微臣实在无能,虽然担任詹事,只能备皇太子使令而已。汤斌、耿介,学问平常,加之已年迈,也不堪担此重任!”停顿片刻,尹泰含着泪,继续进奏:“微臣窃见皇上谕教太子过严,臣是詹事,职务所在,若畏死不敢言,异日死有余辜!”康熙皇帝听了这番话,沉默良久,回答:过数日再议。然后起身回宫。

汤斌师傅感慨万千,感谢上苍赐如此聪明的太子。但是他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怎么办?他只好向太子正式提出:辞去辅导官之职。汤斌提出的理由,是历代皇子师傅所没有提到过的,汤斌明确地说:“臣两日来,见皇太子学问精深,臣不能仰补于万一。”太子听了,不知道如何回答,当然不能答应师傅的请求。

此时,康熙皇帝一身礼服,来到了无逸斋。这次不同的是,随同皇帝来的还有许多皇子,包括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

汤斌很担心皇太子因读书过勤而累垮身体,就首先直接进奏:“皇上教皇太子过严,当此暑天,功课太多,恐皇太子睿体劳苦。”康熙皇帝不以为然,????地说:“太子每日读书,一直是这样,虽然寒暑无间,但不以为劳苦。如果是勉为其难,当不会如此轻松。你们亲眼目睹,皇太子可曾有一毫勉强吗?”众师傅承认,皇帝说的是实话,只好点头。康熙皇帝笑了一下,接着自豪地说:“朕之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诸皇子虽非大有学问之人所教,然已俱能读书。”

康熙皇帝深思片刻,指着众皇子对师傅们表示,由于从不对外宣传,所以,外廷大臣无人知晓皇子们的读书状况。今天,就请汤斌等众师傅,考察一下诸皇子的学识程度。康熙皇帝说完,就顺手从案上取过儒,大约有十余本,递给汤斌:“汝可信手拈出,令诸皇子诵读。”汤斌满面春风,高兴地随手??到某书,递到皇帝面前。皇帝示意,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依次来到御前,当着众师傅的面各读数篇书。皇子们读书声音十分清朗,朗诵得纯熟舒缓抑扬顿挫,十分动听。

康熙皇帝拿着《大学》一书,??开一页,又令皇长子进讲《大学》“格物致知”。皇长子气定神闲,讲完了这一节。康熙皇帝又拿了一本《论语》,让皇三子讲《论语》“乡党”首章。皇三子略微紧张,但还是能够逐字讲解,并贯通大义。康熙皇帝听了皇子的讲读后感到满意,众师傅们惊诧之余又是一番称赞。

康熙皇帝没有夸奖皇子们,只是扫了他们一眼,对他们讲说自己多年摸索的读书验和有效的读书方法:“朕幼年读书,必以一百二十遍为率。盖不如此,则义理不能贯淹。故教太子及诸皇子读书,皆是如此。”随后又说,他从来不曾夸奖过太子,也不让他人夸奖太子。其他皇子在宫中,也没有人敢夸赞。如若有人赞誉,他必定呵斥。昨天,是皇太子第一次听人当面夸他。随后,康熙皇帝带着众皇子们,一同到太子书房前练习射箭。师傅们吃惊地发现,诸皇子的箭法,个个不俗,但都不如康熙皇帝的箭法精准。众大臣和随侍皆心悦诚服,发出一片赞叹。

7。师傅陪读差点昏死

六月十一日,天气晴朗。太子允早早起床,洗漱完毕来到书房,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苦读。这天仍然是读《礼记》,太子请示师傅后,先朗读《礼记》所要讲读的数节和义一篇,然后,就开始背诵。背诵后太子接着朗读新的章节。接着临写楷字。烈日炎炎,书房闷热难当。太子一直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读书学习,师傅们却受不了酷暑的煎熬,一个个头重脚轻,晕头转向。

太子读书兴致正浓,开始准备写字时,侍立在一侧的辅导官耿介脸色苍白,表情十分痛苦,忽然,仆倒在地不省人事。太子吓了一大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问汤斌师傅:怎么回事?汤斌看了看耿介,回答说:“耿介早间,就有些头晕,臣等要他勉强起身。现在,痰气忽发,所以不能站立。”太子急忙叫来侍卫,吩咐他们将耿介扶出书房,好好去休息。

五、可怜的师傅们(6)

太子认为耿介太辛苦,立即派侍卫将此事奏闻康熙皇帝,请求皇帝给耿介放假,让他回家休养身体。康熙皇帝闻奏后,马上传谕,许准太子师傅耿介回家养病。康熙皇帝同时传谕太子:请师傅们坐在位子上讲读,不必站立。其实,早在皇太子刚出阁时,太子就奏请皇帝同意,讲官们讲书都坐着,当时,师傅们还不同意。现在,在畅春园读书,太子没有皇帝的谕旨,不敢自作主张让师傅们坐而论道。师傅们听说了皇帝的圣谕,又要太子师傅们赐坐论道,觉得恩典太重不敢接受。达哈塔师傅率先回禀皇帝:臣等学疏才浅,不能胜任辅导太子之职,所以,自愿侍立。

六月十二日,太子允清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准时来到书房,精力充沛地站在书桌前。汤斌年老了,陪太子读书已不胜其苦,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太子,他已写好奏章,正式向皇帝提出辞去太子师傅一职的请求。面对太子投来的疑惑眼神汤斌诚恳地说:“数日来,侍奉左右,仰见皇太子天聪明,皇上朝夕豫教,故能洞悉群书,睿学渊邃。若臣学本浅陋,且年齿衰迈,于皇太子实无少补。”

太子深情地看着师傅真诚地说,没有皇帝的谕旨,他不能擅自答应汤斌师傅的请求。接着,太子像没事一样,继续朗读、背诵当天需要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