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诸葛亮的主意早在步骘的算计之中,而诸葛亮试图以攻打樊城瓦解敌人联盟的计划却落空了。后来,关羽在攻打樊城的时候,被樊城守军和曹操派来的援军击溃,而荆州也被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偷袭得手。最终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东吴手中。

至于那个被诸葛亮大骂“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的虞翻,在后来同样也有出彩的表现。他成功说服了被关羽派驻在公安的大将傅志仁投降东吴,傅志仁又介绍南郡大将糜芳也前来献城投降。这样便彻底断了关羽的后路,使得关羽无一点立足之地,不得不陷入落荒流窜的局面。

。。

口舌之功的超级梦想:骂死王朗

《三国演义》中曾有一段关于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描写。大体意思是,蜀魏两军对垒,魏军师王朗上前劝降诸葛亮,却被诸葛亮骂了个狗血喷头,气急之下,掉下马来,吐血身亡。原文如下: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凌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郭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孔明以扇指曹真曰:“吾不逼汝,汝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言讫回车。于是两军皆退。

读者阅读这一段时,一定会觉得非常过瘾,并对诸葛亮的口才惊叹不已。然而,所谓“骂死王朗”实则又是一个伪造的故事。据《三国志》记载,王朗是汉献帝、曹操、曹丕、曹睿时代的四朝重臣。他的向上劝谏往往以体恤民意、减轻赋税、严明法度为主。王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都传于后世。可以说是个清正廉洁、才华横溢的好官。只不过到了《三国演义》里,王朗成为陪衬诸葛亮的牺牲品。

关于王朗之死,《三国志》只是用“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来描述。根本没有什么“诸葛亮骂死王朗”的说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当雄辩走向歧途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拼尽全力要压倒对方,却忘却了孙刘的合作大计。似乎辩论不是为了得到真理,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后来,这种为辨而辨的劣根性被我们全盘继承了。

魏晋玄学一派,便是为辨而辨。很多文人出于恐惧不得不向司马氏低头,但又不愿为其卖命,便整天谈些与时政无关的哲学理论,相与论评批驳,借以显示自己学识高深。在洛阳内外,这种玄学坐谈渐渐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于是便逐渐成风,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东晋时期,玄学之风蔓延到王公世族。他们不学无术,但也要付拥风雅,甚至相互之间出现了胡说八道的现象。由于整个国家管理层陷入了虚妄的“雄辩”风中,严重影响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导致内乱频起,外祸不断,最终发展为“五胡乱华”的格局。

诸葛亮这个雄辩者,为了达到辩倒对方的目的,不惜采用了人生攻击的方式。这种辩风在文革时期被造反派们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动辄上纲上线的批判和捕风捉影的谩骂交织在一起,使无数“牛鬼蛇神”时时刻刻都胆战心惊。

中国人的辩论,要么是因为政治的压力而不敢出声,要么就是缺乏理性的慷慨陈词和急红了眼相互攻击。仿佛声音不提高八度,就表达不出真理似的。

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因其渊博的学识和特立独行的举动而受无数华人拥戴。但李敖之成名却是借助了骂人。也许李敖可算是一个专职的骂将,用他的话说,他几乎把台湾所有的人都骂过来了。尽管他的评判言论不乏真知灼见,但却充斥也很多粗话、脏话。有时直接就骂对方“王八蛋”。当然骂得多了,自己的错误也就出来了,比如李敖说鲁迅白话文写得不好。他拿出鲁迅的《战士和苍蝇》一文,指出鲁迅“苍蝇营营叫”是不对的,为什么不用“嗡嗡叫”呢?而另一位批评家方舟子马上就指出,“营营”二字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李敖批评鲁迅,说明李敖自己欠缺起码的国学功底。

近些年李敖逐渐被媒体所利用,不断在公众面前曝光。虽然其雄辩依旧咄咄逼人,但其思想的深度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甚至还让人们感到了几分娱乐的味道。

国内也有不少的愤青试图向李敖学习,然而只是学会了其骂人的气势,却全无李敖对学问的孜孜追求。通过互联网,我们经常可看到很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但却很少有能言之成理的文章。拿论坛上的反日帖子来说,只是一味地发泄,粗话、脏话满天飞,却很少思考中华民族该怎样超过日本。总之,真正能为整个民族做理性思考的人太少了。

后辈人的“舌战狮城”(1)

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死王朗”均是虚构、伪造的故事。但后代人却在这种回味“伪历史”的过程中找到了快感。中国人不仅羡慕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也在模仿着诸葛亮的狡辩之功。“亚洲大专辩论会”(后改名“国际大专辩论会”)便是其中典型一例。

亚洲大专辩论会虽冠有“亚洲”之名,但并没有日本、韩国这样的东亚强国参加,它实际上主要以华语为参赛语言,所以参加队伍便局限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拉西亚等地区。也就是说,参赛的选手基本都是华人,是诸葛亮的后代,身上留有非常活跃的“舌战群儒”的细胞。

1986年,内地大学生首赴亚洲大专辩论会(1993后为国际大专辩论会),代表内地的北京大学队获得金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决赛录像创收视新纪录。从此之后大陆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辩论热”。复旦大学1993年狮城夺冠,《12演播室》把复旦队教练、队员请到演播室制作节目,把选手更详尽地介绍给观众。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赛事情况,刊登决赛辩词。参赛队员回国后应各方之邀参加了不少相关活动,使他们感到仿佛进入了“世乒赛夺冠后大家都打乒乓球”的氛围中,一时间选手们成了人们心目中耀眼的明星。而内地各种辩论赛也开始火爆起来,电视节目、报纸杂志也纷纷引入辩论形式。大学生、中学生们个个摇唇鼓腮,颇有一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架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