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长空英豪 > 第79部分(第1页)

第79部分(第1页)

张志宏在鬼门关走了一回,回来后,陈大壮、林超三个人坐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谈论,都在为张志宏的平安归来而祝贺。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问小老广,那天我们在卫生队守了你多长时间,直到你被送到海军基地,我们才离开。人是离开了,可是我们的心一直跟着你。特别是看到嫂子悲痛欲绝的样子,我们的心也碎了。要是领导让跟着去,我们会一直跟到海军基地的。”陈大壮觉得有点委屈。

“好,好,好,是我冤枉了你。其实,这一次我已经看到了我去世的奶奶在叫我跟他去。但是我去了一看,阎王爷说,我是**的人,他那里不收。他只收非党派的人,让我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我到了马克思那里,马克思也不收,说我太年轻,说他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实现,不去好好干事业,早早的到他那里图清闲,那不行。我有被赶了回来。”张志宏也和两个战友开着玩笑。

“老甘,你心里就没有害怕过?”林超认真的问道。

“这一次还没有来得及害怕,就失去了知觉。等到被‘李老头’叫醒后,一心只想着如何把飞机弄回来。前几次也是只想着怎样把特殊情况处理好,那想着自己会出什么危险。不过在外场迫降那一次,我一边操纵飞机,一边考虑了很多情况,想到在野外迫降是一种什么结果,跳伞后是一种什么结果,自己应当怎样做,才会把损失减到最小,也没有感到害怕来。我觉得遇到事情,光知道害怕,就束缚聪明才智,结果反而处理不好。”

“我也是这种感受。在高教团飞特技时,差一点撞在祁连山上,当时也没有觉得怎样,也是过后了才越想越后怕。当时拉杆如果再稍微慢一点,我也就不能跟你们再坐到一起了。”林超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不过我觉得经过一件事情,就长一些见识。古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还是很有道理的。我经过的事情比较多,积累的经验也就多,遇到问题办法也就多。要不然在飞行部队里有老飞行员和新飞行员之分,老飞行员老就老在经验丰富,遇事能沉着处理。”张志宏又说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飞行部队每次飞行都在和飞机打交道,和天气打交道,和自己的身体打交道,在这些千变万化的条件中,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处理得好,就化险为夷,处理得不好,就酿成大祸。而处理好坏的关键,一是靠沉着,二是靠技术。

“还是我比较好,除了跳伞训练摔坏了腿以外,飞行中还是比较平静的,遇到点特殊情况,也是在地面,没有你那样的惊心动魄。”陈大壮为自己没有遇到过险情而自豪。

“不过你也不要麻痹,领导不是常说,麻痹是事故的母亲,只要你一麻痹,就会生出事故来。”林超提醒陈大壮。

三个战友各自总结着飞行的体会,互相交流着飞行经验。这种交流,体现了战友之间的关心,也加深了战友之间的友情。

对于张志宏这次遇到的危险,团里的领导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从保证安全的角度讲,王团长和程志副团长认为,张志宏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在手脚都不太灵活的情况下,能够把飞机驾驶回来,避免了一次严重的飞行事故,是相当不容易的,应当报请师里给予立功或嘉奖。特别是程志,那天是他的指挥员,又是新上来的副团长,如果出了严重的飞行事故,对他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王团长虽然不是指挥员,但他也是上任不久的新团长,是D团的一把手,在这个时候如果出了严重事故,对他的政治生涯也是很有影响的。

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当提倡这样的作风,应当鼓励这样的好同志,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尽管他们两个考虑问题的角度还是自己的前途。

祝政委对他们两人的意见持反对态度,原因是张志宏在平时跟他不是很近,给他立功或嘉奖,更助长了张志宏的傲气,更不会把他这个政委放在眼里了。尽管团里不出事故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他还是不愿意跟他关系不太亲近的人得到什么好处。

祝政委有他的为官哲学,跟他比较亲近的人,有什么好处,他都会想到,跟他不太亲近的人,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别人要是提出给这些人什么好处,他也会想一些办法加以阻拦。这不,对王团长和程副团长提出的建议,他又想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看就算了吧。张志宏虽然处理这个情况比较好,但是发生这个情况的起因还是他工作不细。如果他工作细一点,早发现座舱压力不正常,早作处理,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这样的同志给予立功或嘉奖,这不是在鼓励工作不细吗?别人会有看法的。”

老奸巨滑的他,其实早已明白王团长和程志的目的,但是王团长和程志原来都是他的部下,他早就想锉一锉他们的锐气,使他们今后能够俯首恭听自己的话。

既然祝政委不同意,王团长和程志也就作罢。

程志本来就是紧靠祝政委的,在今后的仕途上还需要老政委的帮助和提携。既然政委不同意,那就按照政委的意见办。

王团长也同样需要政委的帮助,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不要使别人认为他和政委有分歧。一个班子如果不团结,同样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其他团的领导班子,也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要政委不同意做的事情,他们一般也不会表示同意的,除非对他们有切身利益的事。“李老头”李副团长感到,张志宏是他带出去的,张志宏能够安全的回来,他也是有一定的功劳的,如果他同意给张志宏记功,那么他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份呢?尽管他的资历比较老,但他也不好同意给张志宏记功,怕引起别人的嫌疑。

说来说去,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只有不了了之。但是这件事对张志宏的发展道路上又留下了一个隐患。

………【第一百八十七章:礼花四放(一)】………

在飞行训练中,空战是训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综合技术的应用。而空靶则是射击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训练飞行员掌握飞机上武器性能的最高练习,能否打得准,在实战中是至关重要的。

飞行员的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得动,也就是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能够从甲机场飞到乙机场。这种气象条件包括昼间简单气象和复杂气象、夜间简单气象和复杂气象,在航空兵部队统称为四种气象。在复杂气象中还有一个最低气象,也就是云底高度和能见度到了飞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水平的极限时,飞行员照样能驾驶飞机落下地来。

第二就是打得准。平时训练的攻击课目和射击练习都是模拟式的,也就是用照相枪代替火炮,用照下来的照片上的影象代替实际目标,确定瞄准的质量。但是照片上的东西,和实际打出的炮弹有很大的差别,往往照得很准,实际上炮弹却打不上,有时看似瞄得不准,但炮弹打出去后,也有可能打中几发。所以,只要经过真枪实弹的练习,才能看出一个飞行员的真实本领。

开得动,张志宏他们已经训练了多少年,昼间的两种气象已经基本过了关,包括后面新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员也已经达到了两种气象的水平,下一步就是向夜间的两种气象进军。

至于打得准,虽然经过了地靶的训练,但是对于空中目标的实弹涉及还没有实践过。准确一点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实践过。

为此目的,D团决定在全团范围内进行一次空靶训练。只讲政治,不讲军事的年代已经逐渐过去,各项工作都已经逐步的走向正规,军队的训练也是如此。

张志宏这时已经是D团的射击主任,空靶的理论教育、技术指导,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他的肩上。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目,全团除极少的几个人在大比武的年代打过空靶外,其他的人都没有打过。就是这少数几个人,也不是在现在的机种上打过,而是在米格——15的飞机上打过,那是抗美援朝时期的飞机。

为了能够担负起理论教育的重任,张志宏专门到某航校进行了短期的进修,那个航校是空军的高级学府,是专门研究和解决飞行中的高深问题的。

张志宏通过学习,对空靶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有了一些了解。空靶就是用飞机把一个可以用来实弹的布条形状靶标拖拽到空中,由其他的飞机进行实弹射击,回来后看靶标上到底中了多少发炮弹,来衡量飞行员瞄准的质量。

但就靶标而言,最早的靶标是旗靶,形状像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旗杆的部位有两条绳子和靶绳连接,靶绳再和飞机连接。旗靶的缺点是只能从侧面对其射击,要是和水平面的夹角稍微大一些,被弹的面积就变小了,不利于不同方向的射击。

后来又改成袋靶,顾名思义,就是靶标的形状像一个长长的布袋,园桶形的,有十几米长,两头都是开口的,便于空气从中间流过。前面的一端,顺圆周有几条绳子连接,几条绳子再往前几米后,集中到一起,连接到一条叫靶绳的绳子上,最后靶绳挂在靶机的尾部,由靶机拖拽到空中。

据说袋靶也有很多的缺点,在空中很不稳定,面积又小,在空中就像一根香烟,很难瞄准,加大面积,重量又很重,一般的飞机很难把他拖起来。

这次他们训练的靶标叫三叶靶,靶标有三条18米长,一米二宽的尼龙布条组成,三条布条的一个长边缝制在一起,每两条布之间的夹角为120度,靶头部分有一个由三根钢管焊成的三脚架,也是三个头焊在一起,每根钢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和布条的夹角一致,尼龙布就固定在钢管上。其中的两根钢管的另一端,焊有一个滑刀,就像滑冰运动员冰鞋上的冰刀,只是刀口不是很锋利。这是飞机拖靶起飞时,供靶标在跑道上滑跑用的。每根钢管上有两条4米长的尼龙绳和靶绳连接,靶绳是一条400米长的钢索,一头固定在飞机上,一头固定在靶标上,两头都有一个旋转接头,防止靶标在空中旋转时,扭动飞机。靶标尾部的布条略有收缩,宽度在90公分左右。整个靶标和靶绳的重量在75公斤左右,靶标的截面高度在一米50公分。

对空靶射击的练习分为曲线空靶和直线空靶两种,曲线空靶是练习对作曲线运动的目标用的,作曲线运动的目标一般是敌人的歼击机和强击机;直线空靶是练习对作直线运动的目标用的的,作曲线运动的目标一般是敌人的轰炸机。通过空靶训练,对各种运动目标的实弹射击就都练习了。

空靶训练的危险性比较大,毕竟是真枪实弹的干,弄的不好,炮弹打出去,有可能误伤靶机。如果打掉靶后,失去拖拽,在空中自由武动乾坤 圣王 造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