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华尔街之死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钡缴鲜兰?0年代里根成为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并出现巨大的回升。

由于里根经济学政策的成功实施,从1982年12月起,美国经济逐渐走出衰退,经济复苏势头比战后历次经济复苏都强劲有力,至1988年5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65个月,成为战后和平时期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23%上升到1986年的%。

从这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全面结束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不难得到两个结论:一次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影响都不会低于十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看过了华尔街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史,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东京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史。

研究经济史的人都会有一个很奇怪的发现,那就是日本为什么能够在二战之后从一片废墟中实际年均增长率以接近10%的速度保持着稳定的高增长,并最终在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后却突然在1990年因为一次股市崩盘而陷入了长达十年经济增长停滞的泥潭中呢?

由于战后,美国实际上已经完全掌控了日本的经济主导权。在很多时候,日本经济政策的最终决策权不是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而是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因此要破解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日本从连续三十年的高增长的天堂中直接被打入连续十年经济增长停滞的地狱,就不能不研究美国政府对日本经济政策的干预。

美国对于日本就正如萧何对于韩信。作为一个从小失去了双亲的出身贫贱者,在建立军功之前,韩信几乎是一无是处,既不会种田,又不会经商,再加上曾经承受过一般男人都不愿意承受的“胯下之辱”,相信这样的人到了那里也会倍受歧视。这不,韩信投靠项羽之后即便胸中满腹经纶到最后也只是混了个执戟郎中。即便最后,韩信弃暗投明,选择了加盟刘邦,费了老鼻子劲也只是混到个管押运粮草的小官。然而,萧何竟然只凭着跟韩信的几面之缘,就不仅仅创造了“月下追韩信”的佳话,还费尽心思说服刘邦搞了一个老盛大的仪式封韩信为将。然而,到了最后也是萧何配合吕后,假传消息把韩信诓进宫门然后被埋伏已久的武士残忍杀害。

的确,日本能够在近代频频露面于历史的大舞台,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来自于美国的外部刺激。日本走向兴盛开始于19世纪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导火索就是1852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8226;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了快速发展,1955—1972年,在这18年里,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年均,其中1955—1960年为,1960—1965年为,1966—1970年为,呈增速不断提高的态势。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大多数年度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不仅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到1967年,日本GNP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超过了西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经济高速增长达到顶峰的1973年,日本GNP增加到4170亿美元,分别相当于西德的倍和英国的倍,对美国的比重也提高到了。这样,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就进一步巩固了。

日本取得了如此大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经济援助。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从废墟中爬起来时,生产效率本来不高,远远低于当时的美国。日本从美国请了一位专门研究生产效率的专家,讨教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正是得益于这位生产效率大师戴明的指点,使得日本很快在工业产业化领域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度超越老师美国而独占世界第一的历史奇迹。

美国之所以援助日本,是因为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压制和胁迫社会主义的大国苏联和中国。但一旦美国发现日本在经济腾飞代替苏联和中国在经济领域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之后,美国毫不犹豫得对自己过去的盟友日本痛下了杀手。

看到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日本人用了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在汽车制造、纺织工业、商贸流通、邮政服务多个领域超越了自己,美国人慌了。

1985年,看到日本因对外净资达到1298亿美元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因对外净债务已达1000亿美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后,美国人慌了。

看到日本人大量收购美国的新兴企业和廉价地产,甚至于发展到最后索尼以高达48亿美元的总代价获得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控股权,日本三菱土地公司拆巨资亿美元收购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美国人更加慌了。

到最后,美国人认为“日本人买走了自己的灵和肉”。那个时候,关于日本如何威胁美国的经济、文化,乃至国家安全的言论比比皆是。于是,在这种舆论宣导下,美国政府对日本发起了非常周密而隐蔽的贸易和货币战争。而这最终让日本至少失去了十年。

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同时也为了帮助美国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1985年9月22日,新上任的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8226;贝克尔和西德、日本、法国、英国的财政部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秘密会议,共同签定了所谓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正式签定的第二天,美元对日元汇率立即下跌,接下来的六周时间,美国不断使美元贬值,到10月底美元共贬值12%,1美元兑换205日元,到1986年9月1美元兑换153日元。

日元的大幅升值吸引了国际巨额资金进入日本的股市和楼市,掀起了巨大的金融泡沫。然而,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国通胀形势持续恶化,西方各国出于自身的利益希望美元稳定,于是1987年2月西方七国(G7)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法国卢浮宫召开会议,一致同意G7国家要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加强“紧密协调合作”,保持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此次会议协议史称“卢浮宫协议”。会后,美国压迫日本和德国降低利率。由于担心通货膨胀,强硬的德国联邦银行没有买账,日本则非常听话,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五次下调公定贴现率,将其降低到的战后最低水平,由此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泡沫”的膨胀。

但正如俗语所说:“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1989年5月,日本政府迫于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将维持了两年多的的“超低利率”提高到。1989年底,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抑制泡沫的强硬派代表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上任伊始,他就将中央银行贴现率由提高到*%,结束了日本超低利率时代。

当时日本央行采取了紧缩银根、限制不动产贷款等政策的结果就是日本股价在1989年12月29日达到历史最高点38196点以后就急剧下滑,大部分投资者都损失惨重,日本经济也正式进入了“失去的十年”。

每一次,回过头来思索日本这场金融泡沫,我就无法不想起冯小刚同志的经典电影《没完没了》。

美国本来不差钱,但是美国人在富裕了好几代之后,终于觉得体力劳动太累了,开始贪图享受了,开始准备抛弃又脏又累的制造业,开始大力发展又体面又轻松的科技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日本本来很差钱,在经过了二战洗礼之后,日本的工业完全处于一种废墟状态,在被两个原子弹狠狠教训了一下之后,日本开始彻头彻尾向美国举起了白旗。

阮大伟本来不差钱,作为一个旅行社老板,阮大伟尽管不是身价过亿的大腕,但和老实厚道的出租气车司机韩冬相比,阮大伟手中的财富还是要比韩冬高上那么几个量级。韩冬本来很差钱,因为要给相依为命的姐姐治病,韩冬每个月都要花上很多钱,而作为一个出租气车司机,韩冬本来能赚到的钱本来就少,没得办法只好没完没了得向阮大伟所要拖欠的九万块钱欠款。

美国看到日本投降之后,很乖,很听话。于是,准备把日本建成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卫星国,派了一堆技术精英过来,扶持日本工业的发展。而日本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凭借着自己在精益化管理的优势,很快在世界产业竞争中建立了自己的优势。而美国由于逐步剥离了自己的制造业,开始更加侧重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而服务业本身很难实现国际流通,因此,美国开始在国际贸易中渐渐得输给了以制造业为主的日本。于是,日本对美国产生了没完没了的贸易顺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