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个人的工厂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衣服成为铁合金人的标识。

27

湘乡城有三个最大的“铺”,每个“铺”里有在职、退职职工*千人。

大家随口一问:“哪里的?”

“铁铺里。”

从这三个字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把自己讲小,而又在小中显示出大的傲气来。三个字,前两个字一般说得重,而后一个“里”字,很轻很弱,充当了语气词的作用。

另一个“铺”,叫“铝铺里”,全名字叫“湘乡铝厂”,也叫“三0五厂”,与“铁铺里”一并成为湘乡城的两个无与伦比的老大企业。我厂职工中学一学生面对考卷填成语:“三( )五( )”时,他得意地做出了“三(0)五(厂)”。

可见两个“铺”在湘乡城深入人心。

28

湘乡话不好懂。毫不夸张地说,在湘乡县范围内,每隔三十里,所说的话就不同,那舌头就会往另一个方向多转或少转一个半个圈,尤其在农村。隔十个小山就不同。

在湘乡城里,四里之外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话系。

我们工厂在城市的东门,与城市西门相距四里,我们工厂的话叫:铁铺里话,与湘乡话不同。“铁铺里”是一个让电火把石头煅烧成铁的地方,是个把硬的变成硬的地方。三十年如此,几千人干的就是这一行,人的性格也就受了些影响。话,也如此。

铁合金厂是1950年按照中国冶金部的要求成立的,当时把全国各个行业的工人往湘乡铁合金厂调,山东、山西、江西、湖南各个地市几乎都有。几千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在黄土山上开始用砖用铁铲建工厂。大家要交流,所有人都是陌生的。湘乡人不足五百,比例上还是占了优势。于是,在湘乡话的基础上,加上湘潭、长沙、浏阳、攸县、临澧、津市、山东、山西的语调,形成了一种标识性的话,让铁合金九千人全懂。

如此十几年下来,就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新语种:铁铺里话。

29

从小到大到现在,我划分不清句子的成分,谁是主语、谓语、宾语,谁是地主、贫农,谁是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谁是有产阶级、无产阶级,谁是主人、仆人,谁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为什么要分得如此清楚,分清楚是为了别人,为了满足私欲,与句子和那件事无关,与人无关。

这些东西与我无关,只有“手闷”与我有关。

它是我上班时接触的第一个工具,必须戴着它去捡发热发红的石灰。手闷是名词,还是副词、动词。

说它是副词,没错,我的手很闷。

说它是动词,我的手在闷。

说它是名词,这是我的手闷。

我工作的手闷,只有一个大拇指,其余都成板状结构,由厚帆布与棉花做成。

戴着手闷夹住一块块没有煅烧好的石灰,抛出去。抛了一个星期,手套就会坏一个地方:大拇指与板块之间。

《一个人的工厂》第四节(4)

在女同事面前,我们经常用两个手闷一拍,让打出来的石灰扑她一脸一身。把手闷按在她们背上印出一个手闷的样子来。

手闷是有模样的,一个大拇指突出来,其余四个手指与手掌完全相连。

30

连续好几天,放肆的笑与大声说话离我而去。

我从宿舍里搬出来已经三天了。新家花半天时间就全部安排妥当。

每天天微亮就起床,房子后面有一个小山包,暂时还荒着。四周的田里插满了青青的秧苗,远处的空地已经堆满了房子,因为这些田地,暂时把嘈杂的声音挡在那边。

今天是我休息,在小山包上蹲几十分种,起身,沿着一条以一个伟人名字命名的渠道往下走。水是完全的清,很深。两边的农舍不多。我走出很远,中午才又折回到房子后面的小山包。太阳由强到弱,到夕阳西下时,我还在这小山包上转悠。

躺在草地上,天空才真正空起来,没一点遮拦,只是空,只是远。那些虚幻的云,亦幻亦真地更加显出天的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