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个人的工厂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一个大我几岁的女朋友,一个星期不到我这田地里走一走,她就说:“心里会有种奇怪的焦躁”。那是城市喧哗的原因。我无法想象“一天八个小时在工厂与几十个几百个人泡在一起,下了班还与几十个人在一起的滋味。”她每次来,都会把当时最流行的歌星磁带借给我听。费翔、张行、王杰、伍思凯等等。后来,她说,要回家了,原因是她妈病得太厉害,姐妹仨都在城里,必须要一个人回去照顾。她正好也想回家开个小商店。

走之前大约三天,她说要当我老师,教我口技,也就是接吻。现在想来,她还真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在我成长的路上,也就这一位老师教过我。

在田地与水渠之间,我学会了接吻。周围,很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在这位房东家里,我住了二年。我记住了那不时变化着颜色的水和这位老师。

17

我有过一次辉煌的舞台经历,是在铁合金厂俱乐部。这是湘乡三大俱乐部之一,有宽大的舞台,有上千个座位,音响、灯光在当时是一流的。

工厂每年有六场大型节目在这里举行。我参加过唯一的一次。

节目是与我们工段(一个车间下有七个工段)的团支书演小品。

在普通话通行的舞台上,我与他用湘乡土话来完成。我做儿子,他做父亲。

一上台,我标准的湘乡土话逗乐了台下的工人,一片哗言,一片掌声。当时我上台的一瞬间,灯光白晃晃地照过来,我什么也没看见。

那次什么奖也没有拿到,听说在二等奖的取舍问题上,对于我们的方言小品争议太大,终归只是笑了一场。但应该也算是开了方言小品的先例。

上俱乐部舞台表演的机会并不多,工厂有比较业余的歌舞队。每个车间又有自己的表演队伍。那次,我们还差点与另一个车间的表演队发生了拳脚冲突。

我们车间共有两个节目上台,除了我们的方言小品,另一个是八个人的歌舞,四男四女。坐在我旁边的女同事,也许是太紧张,膝盖往两边拉得开了点,坐在对面准备上台的另一车间的演员,看到了我这女同事的*,她青春的样子让我记忆深刻。其中有一个男的(是技校一位刚毕业入厂的学生)走过来,对我这位女同事说:“别太嚣张、太露了,暴光了”,最后还丢了句“有点骚”。

《一个人的工厂》第三节(4)

女同事的脸更红了,我与另一位同事上前一步,抓住那男人的衣领,“谢谢你的提醒,但不要伤人。”对方二话没说,反手一掌打在我的右肩上。我左手象触电反应一样,啪的一拳从左边扫过去,打在他脸上。他大叫一声,鼻子出血了。

两边的人一哄而上,后台差点成了打斗场。

这是我与技校生结怨之一。当然,在技校生中也有我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

18

石灰窑。

我必须重复这三个字,我必须严谨地对待这三个字。我所有的发展和转折都在这里发生。

我人生的第一个师傅领着我走进石灰窑的休息室。房间是位于工厂偏东方的一

间平房。房子不高,阳光难得照进来,大白天也点着亮晃晃的两百瓦的大灯泡。

三把长条椅摆满了三堵墙,上面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老中青年工人。他们与我父亲一样,一身蓝卡布工作服,穿一双劳动布鞋。墙上、桌上都是安全帽。手套、口罩里面的人豪爽得像东北汉子,是以后难得碰上的豪爽性人种。

与我一起走进这间叫“石灰窑休息室”的还有两个人,他们比我还小一岁,他们两个人成为了我进城的童年朋友。以后不要联系,不要说话,不要写信,反正是还是朋友内心有那份感觉的那种。

我成为了一名正式工人。一名端铁饭碗、拿工资的工人。我的兴奋是平静的,是没有知觉的,我当时还处在一种懵懂的年龄。当时的我,正好处于自我将醒的时期。我平静空白地成为了一名工人。我走在回到古庄的路上,可以看到许多羡慕的眼光和问候。我是古庄里的同龄人中第一个吃国家粮的工人,我这一生就不要愁吃愁穿。我从村人扑来的眼光里读出了这些。

实质上,石灰窑的工作内容是一望而知的,就是烧石灰的窑。窑有两个,从第一层到最高一层有近十层楼房高,具体多少层,我忘了。我真该怀疑我的记忆力了,后来我当副班长时,我可知道每层多高、多厚,由多少块砖组成,而今却只能记个大概。窑有两座,里面是砖,外面是铁。我在窑里呆了十年,我是从窑子里出来的。

19

事情在一件件地结束。我被叠加的往事赶了出来,从表面来看,我是退出来的。我们始终被事件驱赶着,我们顺应着一条路。每拐一弯,每上一条新的道路,进入一扇新的门,新的生活便会覆盖以前的生活,不知道以前的生活是被取消还是被抛在后面或是被弃遗在另一个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