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管理三国志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第十讲 《三国演义》中的两张脸谱(2)

为了掠夺和占有财富而发动的战争,其实就是非正义的战争。现代管理学不愿意谈论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它只知道满足人们贪婪的欲望,并总是试图把那些战争问题合理化。即便有人谈到过正义,谈到过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也不过是为了塑造企业的公众形象,为了趋向于获得更稳固、更长期的经济利益。在现代管理学里面,正义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什么是正义的战争呢?为了保卫和平而投入的战争,我们称之为正义的战争。为了革命而发动的战争,我们也称之为正义的战争。《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

革命这个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学理念。所谓革命,就是革除人类社会生活的腐败因素。秦始皇腐败,所以人们要革他的命。满清政府腐败,所以人们要革它的命。如果我们自己腐败呢?当然也要革自己的命。革命的意思,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以一颗清洁的心灵来面对自己的人生。前面我们讲过曾参每日三省其身的故事,意思是说,他每天要革自己三次命。

正义的战争是为了清除腐败和保卫和平。非正义的战争呢?则是为了赢得经济上的利益。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如两架背道而驰的马车,有着全然不同的方向。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83、赤壁大战同样也存在着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诸葛亮借到的东风,不仅与天象有关,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它还象征着一种被正义鼓舞的勇气。

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讨论天下的兴亡,他问:“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商纣王,于是有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秦始皇吞并六国,虽然气势汹汹,却仅仅只有十几年的帝业。他们之间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宰相萧瑀回答说:“周武王###腐败而又残暴的商纣王,被人们认为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和革命的战争。秦始皇吞并六国,靠的却是暴力和权谋。从表面上看,周武王之有天下与秦始皇之有天下似乎很相似,其实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人们也许会屈从于非正义的暴力,但内心一定暗暗不服。一旦有机会揭竿而起,天下人都会奋起反抗。秦始皇虽然气势汹汹,却也只能得逞于一时,怎么能够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相提并论呢?”

唐太宗笑了笑说:“你说得还不够全面。他们取得天下的方式固然不同,他们管理天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周朝取代了商纣王以后,懂得爱护天下的老百姓。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后,却只知道一味地巧取豪夺。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与秦始皇之间,不仅是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在管理理念上也有仁爱与暴虐的区别啊!”

唐太宗说的仁爱,萧瑀说的正义,其实是同一件事。没有爱的正义,不能称之为正义。没有正义的爱,也不能称之为爱。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因为所见之略同,孔孟之道与唐太宗的管理理念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周朝和汉朝之后的大唐盛世。

在汉朝与唐朝之间的那场赤壁大战,同样也存在着仁爱与暴虐、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罗贯中为什么尊刘贬曹呢?因为刘备是仁爱的,曹操是暴虐的;刘备是正义的,曹操是非正义的;刘备是道德的,曹操是反道德的。只有站在道德的平台上,你才能够理解罗贯中尊刘贬曹的创作思想。如果你换一个方向,换到功利的方向上去,你就没有办法理解道德,当然也不可能理解刘备和罗贯中。

遥想当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气势何其汹汹!不仅先后扫灭了张邈、袁术、吕布,甚至连河北的袁绍政权和华北的乌桓也被他一举荡平。更有甚者,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表竟然被吓得吐血而死,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更是拱手献出了荆州。这种势如破竹的气势,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连诸葛亮也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我已经准备了八十万水军,前来###你,我劝你还是识相一点,像刘琮那样投降吧!孙权把这封恐吓信给他的部下看,竟然到了“莫不向震失色”的地步。大伙儿纷纷对孙权说:“老板,赶快向曹操投降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第十讲 《三国演义》中的两张脸谱(3)

《三国演义》中设计了诸葛亮向天借东风的情节,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情节纯属子虚乌有,我却信以为真。在那样严峻的形势下,曹操那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无疑已经对东吴构成了极其可怕的威胁。此时若无风向逆转,孙刘联军哪里有勇气对抗势力强大的曹操呢?所以,诸葛亮借到的东风,不仅与天象有关,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它还象征着一种被正义鼓舞的勇气。正是因为这种勇气,才使得孙刘联军敢于以弱敌强,并最终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辉煌胜利。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84、真正的管理智慧,不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是为了让人们快乐地生活。

85、只有通过道德上的启蒙,你才可能领悟到真正的管理智慧。

唐朝的管理学专家赵蕤,是大诗人李白少年时代的老师和朋友,曾经创作过一部杰出的人事管理著作《长短经》。

他在这部著作的序文中说:“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那些制作车辆的人,总是希望别人有钱。制作弓箭的人,总是希望他的弓箭有强大的杀伤力。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呢?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和职业所决定的。

“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同样的道理,那些热中政治的人,总是惟恐天下不乱;那些喜欢兵法的人,总是希望发生战争。

怎么办呢?“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工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防萌杜渐,就是我们常说的防微杜渐。通过这种道德上的启蒙,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解的研究者。他讨厌道德说教却又酷爱兵法,这个特点使得他成了一个做事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者。真正的管理智慧和军事意义上的权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真正的智慧与虚伪奸诈的权谋之间看上去很相似,但其实不是一回事。

真正的智慧意味着你理解自己的人生,你热爱它,而不是利用它。当你热爱它的时候,你心里会充满感恩。当你懂得感恩的时候,你会过得很幸福。当你懂得感恩的时候,你会用一种善良的态度来对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这个时候,你是那样光明,你是那样善良,怎么还会有阴险奸诈的权谋呢?

我到日本去。那些日本朋友告诉我说,他们非常喜欢“三国”。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三国”里面有管理智慧啊!我问:里面究竟有一些什么管理智慧呢?那些被美化成英雄主义的暴力格斗,那些被美化成战争艺术的阴谋诡计,难道就是你们心目中的管理智慧吗?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真的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就应该好好去研究研究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因为真正的管理智慧,不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是为了让人们幸福地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