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管理三国志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指南针只有在一种状态下才能指出南方。如果它在动荡,它的指向就是惊疑不定的。只有当它平静下来,才能够很到位地指出南方的存在。人心也是如此,只有在平静中才能感知到道德的存在。

所谓道德,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当你对了,这个世界也就对了。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虚伪的面具,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真实地面对生活。真正的道德也不会扼杀人性的自由,恰恰相反,它能帮助我们在正确的路线中,实现人性的自由。

真正的道德只有一种,那就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如果你是一棵苹果树,你就应该做一棵正确的苹果树。如果你是一棵茉莉花,你就应该做一棵优秀的茉莉花。你活在自己的生命里,而不是生命之外。你活在自己的心灵里,而不是心灵之外。你做你自己,你很明确。

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吾每日三省吾身。”有人问:你为什么要那样苛责自己呢?问这种话的人显然不理解曾参。曾参之所以“每日三省吾身”,为的就是做一个正确的自己。当你对了,你的人生就对了。你是正确的,你是快乐的,你也是自由的。如果你错了,你就会不快乐、不自由。正确的人生决定了你的快乐和自由,而不是错误的人生决定你的快乐和自由。曾参做得很对,他才是我们学习的范例。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5、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格,一种是君子,另一种是小人。

76、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这使得他们只能走向自以为是的误区。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然而,如果你无法理解道德,你就会陷入迷茫之中。

对道德的理解与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正确的人生,另一种是迷茫的人生。正确的人生,会导向快乐和自由,导向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迷茫的人生,则会导向惊疑不定,导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欺诈。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人格,我们把第一种人格叫做君子,把第二种人格叫做小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人总是用自己的心态去揣度君子的思想。可是,小人怎么能够理解君子呢?他怀疑道德,他觉得道德是一个伪命题,是一种道貌岸然的伪装,一种盗名欺世的狡诈和权谋。

道德与非道德,真实与虚伪,构成了我们评价人物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纵横交错,划分出四种人类:真君子、真小人、伪君子、伪小人。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真正的道德,还有真正的君子。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真小人和伪君子。

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个Y教授,曾经在北京理工大学演讲,就提出过真小人和伪君子的说法。他认为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又极言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并且喊出了“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口号。所以,Y教授之品三国也,总是一反罗贯中的创作思想,罗贯中尊刘贬曹,Y教授呢?尊曹贬刘。

但Y教授似乎不知道,从本质上讲,真小人和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至于他极力赞美的曹操,有时候是一个真小人,有时候却也是一个伪君子。至于什么时候做真小人,什么时候做伪君子,则是一个权谋的问题。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3年,曹操打败袁绍、袁尚父子,占领冀州。他大宴宾客,洋洋得意地说:“我昨天查了冀州的户籍,知道这个地方有三十万人口,这可是一个大州啊!”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冀州哪里还有三十万人口呢?许多人因为饥荒而饿死,还有一些人因为当兵死在战场上,还有一些人逃难去了南方,曹操攻下邺城时纵兵行凶又屠杀了很多人,冀州残余的人口,其实已经非常有限。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崔琰站起来说:“如今天下分崩,战乱频仍,冀州的老百姓尸横遍野。曹公既然自称是王者之师,却不曾听说过您的仁爱,也不曾见到您拯救黎民于苦难的善举,甚至也不曾见到您整顿军队的纪律,只知道计算自己得到了多少地盘、扩充了多少势力。那么,冀州的老百姓对您还有什么指望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九讲 对道德的理解(4)

崔琰的这番话,把所有的宾客都吓坏了,连曹操也被他的大义凛然所震惊。曹操知道,崔琰说得很对,如果再这么残暴不仁,必然激起冀州的老百姓奋起反抗,对他有害无益。于是,曹操很恭敬地对崔琰说:“你说得很对,谢谢你对我的提醒!”《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记载了这件事,说“太祖”为之“改容”。“太祖”,是《三国志》的作者对曹操的尊称。“改容”,从一副洋洋得意的小人嘴脸,改成了一副必恭必敬的君子模样。

然而,曹操的“改容”,仅仅只是脸色上的变化,他的价值观并没有任何改变。此后,他仍然在执行他的屠城政策,而崔琰也在十二年后被他杀害。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7、自以为是,是人们在迷茫中发生的一种错误。但是,无论你怎样自以为是,也无法解决你的错误。

78、你需要一双慧眼,让你把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非道德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价值观。我无意于谴责那些自以为是的小人,我爱他们,就像我爱曹操一样。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口号,但这个口号是错误的。在真小人和伪君子之外,还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去做一个真君子,做一个明确的、快乐的、从容而儒雅的真君子。

自以为是,是人们在迷茫中发生的一种错误。如果你是迷茫的,那么你也只能自以为是。但是,无论你怎样自以为是,也无法解决你的错误。你分不清真君子与伪君子之间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在你的价值观里,正气堂堂的真君子仿佛是传说中的神话。

那么,世界上真有合乎道德的真君子吗?我说有——可是,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会用你的方式怀疑我。就像歌手那英在《雾里看花》中咏叹的那样,你需要一双慧眼,让你把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迷茫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一个迷茫的人,遭遇到一个动荡的环境,他就会感到紧张、感到惊恐不安,他就会去寻找一种安全感。于是,他就像在水波浩瀚的长江中溺水的落难者一样,挣扎着,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财富,他以为财富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权势,他以为权势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宗教,他以为宗教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们忘记了,他们真正需要寻找的,其实是人生的方向。当他们找到那个方向的时候,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安全感和信心。

可是,那个方向究竟在哪里呢?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也曾经这样寻找过。屈原出身于贵族,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楚怀王的左徒,大约相当于负责国家政策研究、以及起草和发布国家公文的副总理,可谓少年得志、声名显赫。后来遭到楚怀王的疏远,被降为三闾大夫,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长。楚怀王客死于秦国之后,楚顷襄王继位,由于政见的不同,屈原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也就是湘江的下游地区。他在那里思考人生,抒发情怀,创作了一系列美丽而又虚幻、浪漫而又凄凉的诗歌。最后,他感慨万千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那么,屈原为什么要上下而求索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9、人生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纵横的路线,一种是上下的路线。

80、让你的生命向下走得更深,让你的灵魂向上走得更高。生命是一种深度和高度,而不是那些纵横四海的野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