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等等灵魂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钱把他整个包围了!”他要解放全世界,为谁?果真为了“世界”吗?

命门在哪里

权力欲就像病菌一样,一点点萌生、高速繁殖、恶性膨胀,最终主宰了人。这种时候,一切忠言都成为逆耳之音!人才流失,任秋风甚至说:“这也不是坏事,龙多不下雨呢。”他的视野出现大片盲区。面对媒体,他一出口就豪气万丈:要建一座总部大楼,多高?世界第一!他吐口唾沫,就会变成钉子!就这样,他率领着一个庞大的企业军团遭遇了滑铁卢。

原来,最大的敌人来自我们内心。权欲难填,这才是真正的“摩天大坑”!

一个本意要走向伟大和崇高的人,就这样迷失了方向,丢失了灵魂。李佩甫深谙权力场的运作规则,着力刻画权力对人的腐蚀力,用权力欲剖析人的精神内核,无论官场、商场,命门在此!这是一个偶然的悲剧,还是我们共同的宿命?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摩天大坑”是任秋风的滑铁卢,却成了别人的聚宝盘!从地基下面的暗河里,别人开发出一种矿泉水,从此财源滚滚,那水就叫“东方神水”。

一死一生,全在一念之间。

。。

心灵的召唤

文朱晓剑

在《等等灵魂》的开头,李佩甫引用印第安人的话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我猜想是一部关于人生信仰的小说,老李怎么退步到写这样的小说了?事实上不是那回事,小说写的是商战。商战小说这几年很流行,特别是“商场如战场”,几乎成了商战小说的名言,不少小说把商战写得光怪陆离,事实上商战是不是这么回事,大约只有亲历商战的人才清楚的吧。

现实世界里,我们已经在财经新闻版上看了不少商战的新闻,其中的玄奥是外人无法知晓的。但在李佩甫的小说中,可一览商战的云谲波诡,气势磅礴,很有现代感。一时我以为是财经新闻的小说版。李佩甫的小说看似好玩,与同类小说相比,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品质,当然不是表现在对权力的追逐上,而是深挖人物的内心。对于当代的一些里流行小说来说,大概缺乏的就是这个。因此,一些所谓的好小说,不过是浮在表层上的故事而已,读起来丝毫是不过瘾的。

李佩甫的《羊的门》、《城的灯》是我在地摊上买的,有说不出的喜欢。其实,许多好书我是滞后阅读的,如此可避免一种盲目的阅读。但这本《等等灵魂》却是例外,李佩甫到底是值得期待的,虽然《等等灵魂》同样根植于中原文化,却是另一种叙述,甚至可以说成李佩甫的风格转型,他不在拘泥于以前的叙述方式,在文字的迷宫中,展示了那一场商战的全景。而他洞察商战的“潜规则”是敏锐的,因而批判才具有力度。

转业军人任秋风在情场失意之际,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商场。凭借着大胆的创意、过人的公关能力和卓越的商业才能,以及“商学院三枝花”的鼎力辅助,任秋风在商海中生死搏杀,令商场奇迹般崛起,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市航母。随着事业抵达巅峰,各种利诱让他迷失了灵魂,在权力欲驱使下,盲目拓展,终令苦心经营的“第一商业帝国”全面崩塌,“商学院三枝花”亦分道扬镳……滚滚红尘,有人梦圆,有人梦碎。李佩甫用精微而冷峻的笔法将现代都市人的心灵荒漠刻画的很到位。用佛教的话来说,都是脱不了那个宿命,人的一生就是跟命运抗争,到头来还不是走上该走的路,谁也错不了半步。

这是一个关于商战的寓言。李佩甫其实是在运用小说来规劝红尘中的红男绿女:嗨,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在街上,没人肯回头去看看李佩甫,觉得他有些废话,甚至神经。生活在都市,我们总是以繁忙为由,匆匆地行走,但不管如何的忙乱总会有时间停下来休息的,此时才会想到,是该让脚步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听一听心灵的召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李佩甫所做的正是对当下商业化时代的一种反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商界病相报告

文黄孝阳

李佩甫对中国、中国人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塑造一系列从底层往上爬的天才与野心家们,其笔下是开着莲花的。纵观其写作,能在其文本中看到一条吐出金子光芒的河。汹涌奔腾的河水中,一尾尾最贴近“当下”的词语来回游动。它们从乡村游入城市,从《羊的门》游到今天这部《等等灵魂》。

这是一部装在畅销套子里的对人的现代性提出质疑的商战小说,有着一排排光怪陆离的牙齿。任秋风是小说的主人公。这位不世出的商业奇才从“零”开始,打造出一个企业帝国,又在登上最巅峰时,因为权力与资本的吊诡,众叛亲离,跌入万丈深渊。中国“商场”的幽微处以及种种秘密法则,在作者精确宽广的目光下得到展现。中国的商人们可以在这洋洋三十余万字中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人心复杂,与城市一样,是一个砖石钢铁的牢城,是一个充斥着墙体的迷宫。我们被幽闭或者说自我幽闭在其中。在无力直面罪恶和悲惨,或是回到内心仰观神圣的时候,疲惫苍老的都市人该怎么办?作者以其锐利之眼瞥见某种城市所无法摧毁的东西。这种东西不能说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美德,但可能是一株树,一株充满盎然生机的树。它植根于我们的过去,仰望着我们的未来。当上官在贵州山区,面对着那一大堆粘在一起的蜻蜓以及滚滚山谷,发出那一声清脆的喊叫,这棵树出现了。读者来到树上。

这本书,是李佩甫小说中“变”的主题的延续,也是文学传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的一次回归。作者的叙述手法在当下的中国作家群里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用一种最质朴的语言来陈述事物本身,像一个娴熟的骑手驾驭着汉字。马以它自己的步态奔跑,小跑或疾驰,在纵向的历史与横向的现实之间,在变化的时代与不变的人心之间。句子与句子在马蹄下铸成时间之链,一环扣着一环,缓缓抽动,呈现出一种庄严的接近于客观真实的必然。冰凉的现实生活因为这种抽动,在文本的背后获得一种超现实性的弹性。作者在展示各色人物生存状态的同时,清晰地揭示出深藏在表象之下的生活实质,那被日常生活遮蔽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佩甫的作品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有点近似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与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我们的灵魂因为这种不同凡响的笔触,在暗夜里轻轻跳出肉体这个袋子,在书的右上角写下一行眉批:

商人要迁上山顶,请了工人搬行李。走到某处,工人停下不动。商人大怒,无法叫他们继续,也猜不透为何会停下。数小时后,工人再启程。最后领班解释原因:工人说他们走得太快,把灵魂也丢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