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等等灵魂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关于《等等灵魂》

一、关于作者

李佩甫,河南许昌人,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羊的门》、《城的灯》、《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金屋》、《李佩甫文集》四卷等,曾先后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优秀长篇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中华文学选刊》“首届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日本、韩国等。

二、创作特点

李佩甫早期作品多以乡土为题材,但跟乡土作家不一样的是,他除了擅长讲故事,更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他对中原民性、民心,尤其是底层往上爬的天才和野心家,“吃”得最透。他喜欢把人喻为“植物”,植物的根都在土里,人与土地、与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无法割裂。由此,他挖掘中原的文化底蕴,揭示中原文化生态,把人对权力的迷信刻画得力透纸背。他说《等等灵魂》这部小说是“中国商界病相报告”。

三、走红的因素

让李佩甫享誉文坛的是1999年7月出版的长篇小说《羊的门》。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它描写了一个村庄的党支部书记,在将近四十年时间里,利用各种“人脉”,经营“人场”,营建了一个从乡到县、从省城到首都的巨大关系网,把村子里的人才一个一个地往城市输送,往官场输送,让村庄一步步地走向繁荣富强。小说通过刻划乡村权力运作的过程,展示各级官场的争斗,塑造了一个“国中之国”,一位“东方乡村教父”,在这位“东方乡村教父”身上寄寓了中国社会四十年的风云。由于这个“东方乡村教父”式的人物原型被指是隐喻邓小平,人们就把整部小说作为窥探中国政治生活的一面镜子。

李佩甫由此被视为是描写中国“官场”运作最深刻、最有力度的作家。这部长篇使李佩甫从纯文学作家进入了畅销书作家之列。

四、关于这部长篇

这是著名作家李佩甫继《羊的门》、《城的灯》后最新打造的长篇小说。实际上,这部长篇的准备期长达20年,这些年来,李佩甫陆陆续续地研究了上百个活生生的商场案例,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企业家,为了这部长篇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在这部长篇里,李佩甫实现了从“官场”到“商场”的成功转型。小说以大都市商战为背景,描写了转业军人任秋风在情场失意之际,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商场。凭借着大胆的创意、过人的公关能力和卓越的商业才能,以及“商学院三枝花”的鼎力辅助,任秋风在商海中生死搏杀,令商场奇迹般崛起,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市航母。

随着事业抵达巅峰,各种利诱让他迷失了灵魂,在权力欲驱使下,盲目拓展,终令苦心经营的“第一商业帝国”全面崩塌,“商学院三枝花”亦分道扬镳……滚滚红尘,有人梦圆,有人梦碎。

小说描写商场喋血,把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堆叠得云谲波诡,气势磅礴,充满现代感。作家通过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洞烛幽微地揭示了中国“商场”运作的秘密法则,具有强烈的批判力度。

五、批评家谢有顺推荐词

“李佩甫的小说主题词是权力,而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他的写作,习惯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以都市和乡村、历史与现实互证的方式,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他对人心荒凉之后的权力迷信所带来的苦难,有着尖锐、清醒的认识,正如他精微、冷峻的笔法,总是在追问生命丰富的情状如何才能更加健旺地生长。《等等灵魂》中的商场,依然活跃着权力的面影,尤其是日益膨胀的欲望对人的磨碾,读起来令人触目惊心。李佩甫在这部小说中,以简单写复杂,以黑暗照见光明,以欲望的轻为灵魂的重作证,进而告诉我们,一种绝望从哪里诞生,一种希望也要从哪里准备出来。这种叙事细密、命运悲怆并对世界怀着理想的作品,在当代其实并不多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佩甫访谈录:一个时代的口号

记者黎延玮

记者:从《李氏家族》开始,你的长篇小说大多是表现乡村与农民题材的。你这次创作的《等等灵魂》却以都市商战为背景,与前几部小说比较,这部小说有什么异同?在题材和人物刻画上,有什么新的追求?

李佩甫:许多年来,在我的创作意识里是没有题材概念的,我只是在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这是一个缓慢的认知过程,不是要翻题材的“山”,而是在掘生活的“井”。平原,我是指记忆中的“平原”,一直是我创作中需要一次次重新认知的“大地”,是我创作的源泉。“平原”是我在心中划出的一块“宝地”,并非特指乡村。当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乡村是记忆的根,我也一样。可我毕竟出生在城市,五十年来,大多时间也生活在城市,人的精神变化是随着时代重心的转移而变化的,我的记忆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先后研究了上百个商海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金钱已成了压在人们头的上一座大山,一个“卖”字,象溅着火星的烙铁一样烫在人们的心上。如今,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心在烧红的烙铁上舞蹈……这部长篇,对于我来说,只是在精神“平原”上另开了一个“窗口”而已。

记者:你以往的作品,对官场、对农村政权的阴暗面大多持批判态度,主要人物多是灰色的或多色调的。在这部长篇里,你实现了从“官场”到“商场”的成功转型,在小说中塑造了任秋风这样一个商人形象。这其中寄寓着什么理想和思考?

李佩甫:从文学意义上说,我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批判”,而是另外两个字:“丰富”。社会生活的丰富,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和“坏”的问题,是精神指向的多元。在“大地”之上,人,做为一种“植物”,我关注的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比如“树”的长势和纹理,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之中,它的生长状态等等。对于任秋风这个人物,我突出的是一个“变”字,这是一个变化中的人物,是一个本意要走向伟大和崇高的人,在金钱的压迫和冶炼中一步步“投降”的过程,那“白旗”是怎样一点点举起来的。有很多个夜晚,我的确是在这个城市里走来走去,像一个游魂。我看着灯下的脸,我一直在阅读人的“脸”,期望着能破译出一点什么来。对城市,我已读了很多年了,这算是我的一个读本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