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乒芟愀鄣缡右档拇笕ā?br>

香港电视业同香港电影业一样,同样是龙争虎斗之地。邵逸夫进军电视业时,“无线”的主要对手是“亚洲电视台”(即“亚视”)。为了争取收视率,压倒对方,邵逸夫主政后迭出奇招。其中最为有力而精彩的招式有以下一些。

招式之一为“顶台”,也就是名副其实地唱对台戏,在节目编排及播映时间上互相顶撞。“无线”有一个保留节目叫《欢乐今宵》,是一个大型歌舞节目。“无线”利用庞大的演员阵容,经常推出一场又一场的歌舞节目以争取观众。这个节目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亚视”多次推出新招想夺回观众,结果总是强攻不下。在周梁淑怡入主“亚视”之后,便组织“第三度剧场”,专演警匪激战的枪战片,想以“血腥味”、“火药味”来干扰,但最终还是效果不理想,《欢乐今宵》一直占上风。

招式之二是互相“挖角”。“亚视”重组之后,向“无线”大肆挖角,以高薪挖去了“无线”的许多新艺员,其中著名的有沈殿霞、郑少秋等人。面对“亚视”的这一招,邵逸夫来招接招,果断地使出两手:一是挖,二是捧。他除了也从“亚视”挖人之外,还捧红和培养新人。“无线”开播了一个《劲歌金曲》节目,每季度举行一次“季选”,每年度举行一次“年选”,隆重推出一大批新人。如在1991年,就推了刘德华、叶倩文、林忆莲等一大批新人,并把这些人进一步培养成“巨星级”歌星。大家熟悉的“四大天王”和徐小凤、汪明荃、谭咏麟、钟镇涛、林子祥、邝美云等人,都是出自“无线”和曾走红“无线”的艺员。“无线”为他们的成长和成熟提供了舞台。这些人物的迅速崛起,一时让“亚视”望尘莫及。

招式之三为选美争风。在香港选美,既是美女比艳,更是“无线”、“亚视”两台针锋相对的争风。在选美评判、选美司仪上总是明争暗斗,各领风骚。好戏在“港姐”、“亚姐”(即两台的选美前三名获奖者)的“出炉”之夜,两台经常是大战一场。双方看家的本领是:亚姐决赛时,“无线”就炮制大型歌舞晚会对冲;港姐出台时,“亚视”就老调重弹,利用“第三度剧场”大放猛片。有一年港姐决赛之夜,“亚视”播放《省港旗兵》。更巧的是,这一夜发生金铺抢劫案,警匪真刀真枪干上了。“亚视”火速派出采访车,冒着枪林弹雨现场直播,一时猛片加真案,引得广大观众纷纷跳频,不看美女看“英雄”。“无线”遭此大劫岂肯罢休。这年7月28日夜亚姐“出炉”,“无线”也以牙还牙,当夜立即推出早就准备好了的一台大型晚会《梅艳芳飞越十载情》。梅艳芳乃香港乐坛“大姐大”,号召力极大。“亚视”情知不妙,突然决定亚姐决赛推迟一夜,并冠冕堂皇地宣称,为的是让广大歌迷更好地一睹梅艳芳之风采,反将“无线”一军。“无线”墙头跑马难回头,晚会只好如期举行。到了第二天晚上,临时没有高招,只好效仿“亚视”,也大放猛片对冲。搞得观众都笑“无线”“东施效颦”,因为猛片对冲一直是“亚视”的“专利”。

招式之四为剧集对撼。两台经常炮制长篇电视连续剧连播。“亚视”曾以巨额制作费,赴内蒙古拍摄一部电视剧《一代天骄》,内容是描写元太祖铁木真征战称雄的故事。由于集数多,拍摄周期长,“无线”便先下手为强,连忙赶拍了一部集数较少的《成吉思汗》先上市。由于两部电视剧内容大同小异,所以等《一代天骄》上映时,观众已反应平淡了。

除了自己制作电视剧之外,还有转播节目也是如此。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邵逸夫“钦点”《包青天》在“无线”播放。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包青天》这样的陈年老货,这样的“正剧”在香港哪有市场,邵逸夫一定是老糊涂了。谁知《包》剧一播放,观众反应强烈,收视率直线上升,弄得“亚视”也在黄金时段再播《包青天》。于是在香港这弹丸之地,一时闹出个“双胞(包)胎”大战一场,热闹空前。事后,圈子里都不得不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都说姜还是老的辣。

对这种激烈的竞争,邵逸夫总是充满信心。他常常对手下人说:“有竞争,才有发展嘛!”由于邵逸夫的贡献,多年来,他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和嘉许。1974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特授予邵逸夫“皇家CBE”勋衔;1977年,英女皇又册封邵逸夫爵士勋衔。他是香港娱乐圈中获爵士殊荣的第一人。当年,他还担任香港红十字会主席之职。

1986年,邵逸夫捐出1。2亿港元资助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学院和香港仁济医院等单位。1987年,邵逸夫共向中国内地捐赠1亿港元,资助北京、上海等各地师范大学,振兴内地教育。1989年,再次捐款1。1亿港元给内地22所院校。

由于邵逸夫对中国内地教育事业的支持,当年,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致函邵逸夫先生表示感谢。

到1992年年底止,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先生已向祖国大陆的大、中、小学捐款超过6。658亿港元。

为了表彰邵逸夫先生爱国的赤子之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新发现的2899号行星,由中国政府命名为“邵逸夫星”,并由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颁发命名证书。

1991年,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定名为“邵逸夫日”。

尤为令人欣慰的是,在邵逸夫进入暮年之时,他与数十年的红颜知己方逸华女士正式结为夫妻,在香港人眼里,至此方逸华才算有了企盼已久的名分。

邵逸夫此后开始练气功。此前,他一直是进补野山参,前后共吃了十年之久,耗资近千万元。练上气功之后,他自己感觉身体状况很好,再也不用进补人参了。他对练气功非常执著,十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他每次外出巡视业务时,都要在行李中带上一个特制的小凳子,每天清晨,他都要坐在这特制的小凳上练功。有一次他去西藏,由于那里地势高,空气稀薄,有关部门为他准备了氧气袋,又派了两名年轻的医生看护他。谁知从西藏兜了一圈回来之后,八九十岁的邵逸夫安然无恙,而那两位年轻的医生回来之后,反而感到不适。

邵逸夫一生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有一段时间,有人攻击“邵氏出品”是“毛片”加“茄汁”,即色情加凶杀。但是,在邵氏公司几进几出的大导演李翰祥却认为,邵氏出品并不能定为“三级片”之列,充其量也只不过是“风月片”。这也同邵逸夫做人的标准一样。他一生虽然倚红偎翠,在“众香国”里摸爬滚打几十年,但是,他却直言不讳地说:“我风流而不下流。”

几十年的商场“打拼”,使他个人资产超过200亿港元。多年来,一直雄踞香港十大富豪之列。邵逸夫是中国靠电影业致富的第一人,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大王”。

1996年,与他深交多年的“糖王”郭鹤年,以《南华早报》的股份,收购电视企业,向邵逸夫发起一场令港人瞩目的收购战。但是邵逸夫又出奇招,从中套现巨额资金,赢得了这场收购战。一位年届90的老人有此雄心斗志,有此过人之招,实在令世人叹服。如今,邵逸夫依然搏击商场,虽然他也说过“试看万世英雄秦始皇,死去什么都是空”的话,但他依然没有完全退出江湖。

第二章 李小龙神话

20世纪60年代,在李小龙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写下了一则预言:“我,布鲁斯·李,会成为美国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我能演出最刺激的功夫表演,表现一个演员所能有的最佳业绩。从那以后,一直到1980年底,我的财产会达到1000万美元之巨,我能随心所欲地生活……”

这则在好莱坞被当作笑料流传的预言,李小龙提前十年实现了,但是他没能活到1980年。他的暴毙成了千古之谜。

李小龙之死1973年7月21日,对广大影迷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有“东方武侠”之誉的功夫影帝,年仅32岁的李小龙,在其情人香港女影星丁佩的闺房中突然死去。

李小龙的暴毙成了千古之谜。

来自香港武术界的说法是:练功过度,“透支”过大,积劳成疾。而中医又猜测是“马上风”(即男女同房时发生的意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谋害”,称李小龙生性耿直,豪侠仗义,得罪了不少武林中人及黑道人物,被人暗算。但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最后令人信服。同样,任何说法也无损李小龙在众多影迷心中的“英雄”形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