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李敖的冷眼狷行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是怯于开放,也怯于走向窈窕和成熟。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她,平心说来,她实在是个可爱的小女儿,她的拉丁文的名字与玫瑰同一拼法,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按照庄周梦蝶的玄理,谁敢说她不是玫瑰的化身?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罕有的轻盈与新鲜,从她晶莹闪烁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恶意的笑容里,我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也不想看到她的魂灵深处,她身体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经使我心满意足,使我不再酝酿更进一步的梦幻。

但是梦幻压迫我,它逼我飘到六合以外的幻境,在那里,走来了她的幽灵,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看日出、看月华、看眨眼的繁星、看苍茫的云海;我们同听鸟语、听虫鸣、听晚风的呼啸、听阿瑞尔(Ariel)的歌声,我们在生死线外如醉如醒:在万花丛里长眠不醒,大千世界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她和我;在她我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有玫瑰花。

可是,梦幻毕竟是飞雾与轻烟,它把你从理想中带出来,又把你向现实里推进去。现实展示给我的是: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我并未要求她给我很多,但是她却给我更少。在短短的五月里,我和她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可是五月最后一天消逝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相隔却更疏远了。恰似那水上的两片浮萍,聚会了,又飘开了,那可说是一个开始,也可说是一个结束。

红玫瑰盛开的时候,同时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诗人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天国,而我呢?却从一朵花里看到我梦境的昏暗。

从旧札记里,我翻出早年改译的四行诗句:

最美的东西有着最快的结局,

它们即使凋谢,余香仍令人陶醉,

但是玫瑰的芬芳却是痛苦的,

对他来说,他却喜欢玫瑰。

不错,我最喜欢玫瑰,可是我却不愿再看到它,它引起我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对一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却显然是多余的。

就文章论,它是李敖少有的一篇不说嘻皮笑脸话的作品,许多朋友读了,都觉得它有一种阴暗苍茫的气氛,认为这“不太像李敖的风格”。

后来Rosa去美国,与李敖已经形同隔世了,但他仍怀想着这个使他眷恋不已的小女人,每当夜深人静,想起以往令人眷恋的岁月,他的心情不禁有点沉重。

后来李敖又回到台大,在一个难以排遣的深夜,李敖情不自禁在给“玫瑰”的信这说:

我又回到台大,当一个清闲的小差使,一个人租间小房,勉强可研究自己想研究是,我相信我没被社会的暗潮卷去,我还是我,很沉着,很平淡,对过去并不后悔,只是不想再过旧日的生活。故人的高飞原扬也好,因风飘堕也罢,都不能动摇我今日的信仰,我仍旧狂狷,仍旧傲慢,仍旧关心你、喜欢你,可是我恐怕不会再给你任何一次受窘的遭遇。别的女孩子我也不会再动脑筋,我久已生疏此事,也愿意继续生疏下去。没有浪花,只有长远的怀念与余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6.提前退伍

回首前尘,李敖并无后悔,他深感军队生活更凝固了自己的思想与悍气。

一年半从戎投笔的生涯在李敖的生命中加进了新的酵素,使他突然间远离了学院、远离了书卷、远离了跟民间脱节的一群。在军队生活里,他接触到中国民间质朴纯真的一面,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和战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1年2月26日,全团浩浩荡荡开向澎湖。十天后传来提前退伍的消息。2月6日,李敖在澎湖退伍。

2月5日晚八时,排中欢宴送别李排长,大吃小喝,敬酒送照片一类,散席后李敖与众人一一嘱别,大家等皆惜李敖之去,难过溢于言表。大家谈至夜深方散。

这是让李敖难忘的一个夜晚,他后来是这样回忆的:

在我退伍的头天晚上,“官长部”和“士兵部”都分别款待我。觥筹交错,礼物云集。派克笔、领带夹、外岛特产、战士玉照,……我有生以来从未收到这么多的东西。这使我深感不安,因为他们每位都花了四分之一的月饷!这是我25年来所不易看到的热情,“悲歌慷慨之士”在我出身的“高等学府”里,已经是教科书上的名词。教育好像是一架冷冻机,接近它的时间愈久,人就变得愈冷淡,太多的理智恰像泰戈尔形容的无柄刀子,也许很实际很有用,可是太不可爱了!不过在军队里,我却不难看到这种有古人侠风的“悲歌慷慨之士”,我喜欢和他们吸烟痛饮;也高兴和他们争吵狂欢。我失掉了我自己,有多少次,我和他们溶化在一起,我也学习着粗犷与质朴;感染着刻苦与天真,但我恨我学不到他们的膂力,也学不到那弧注一掷的豪迈胸怀。

一年的学习与磨练虽然使我不再是个毫无经验的小少尉,但我知道我个人距离那种模范军官的标准还遥远得很。团长问我一年来的感想,我答道:“阿兵哥看我是老百姓;老百姓看我是阿兵哥。”我并不是谦虚的人,我说这话并没有谦虚的成分。因为我深知我在这一年来,经历虽多,可惜有资而不深;贡献虽有,只获二功而无过,开创不足,守成勉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些乎庸的成绩是不合标准军官的标准的。

2月6日4时3刻有人叫醒李敖,官兵集体送他上车,张永亭随车送到码头,途中得知张永亭昨晚只有十元了,为了要送李排长,特地去赌,可一下子就输了五块,就再也不敢继续赌了,李敖深为感动,最后赏了他十元。同时退伍的施珂也送了他十元。头天晚上台湾哥周忠明送李敖“川资”,被他谢绝了,所以李敖十元送张永亭后,余款仅够回家的火车票了。

在码头领到退伍证,捧着一纸文书,李敖无限感慨。

李敖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登上了回程的军舰,他再次回头眺望他一年多来锻炼的地方,心潮逐浪。

退伍以后,施珂写诗送李敖,其中一首是:

小功一个又一个,还有一个也允诺,

幸有李敖小子在,预备军官增颜色。

施珂真说对了,预备军官的确因李敖而在军中增了不少颜色。自有预备军官以来,从来没有像李敖这样认真地从这一年半的军人生涯中汲取经验、留下记录,在磨练中加工、在困境中周旋,不消极、不退缩、不屈服、不鬼混,最后得到正果。国民党政府以预备军官制度牢笼人,可是他却能冲决网罗,趁势加强了他日后打击他们的本领与本钱!国民党号召做“革命军人”,最后没想到冒出了李敖这种革他们命的军人,也真有趣。

一年半前,李敖带着失望的心情走出大学,进入军队,一年半后,则带着解脱的心情退伍归来,重返文明。回首前尘,李敖并无后悔,他深感军队生活更凝固了自己的思想与悍气,而且因为他不是国民党员,李敖在野战部队中吃过一般预备军官不太容易吃得到的苦,这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一年半从戎投笔的生涯在李敖的生命中加进了新的酵素,使他突然间远离了学院、远离了书卷、远离了跟民间脱节的一群。在军队生活里,他接触到中国民间质朴纯真的一面,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和战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这样远离学院和书卷的新的质朴生活中,李敖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来考虑自己人生的道路和抱负。

还在军中服役的时候,1960年8月1日,李敖在日记中写到:“军中的磨练——很好的磨练——更使我在刻苦与意志上面有了极大的进步,我现在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我明显的感到我从来没有如此成熟有力……我是真正的一个万千人中的有大办法大抱负的人,以我的年龄才具与性格……我决心只给我自己一条路走,就是要好好把我锻炼成新时代的英雄人物,锤成一条“坚强得可怕”的铁汉……。”

然而,退伍之后的这条铁汉前面的道路,似乎并不轻松。

txt小说上传分享

1.路在何方(1)

李敖从军,令许多人深觉惋惜,其中就有姚从吾。他不愿走姚老师为自己安排好的老路,但一时又不知路在何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开始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