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唐朝穿越指南讲了什么 > 过年喽穿棉袄放鞭炮压岁钱对不起您穿错朝代了春节(第1页)

过年喽穿棉袄放鞭炮压岁钱对不起您穿错朝代了春节(第1页)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值此新春佳节,唐穿公司全体员工(似乎一共也就两三人)给您拜年啦。同时“佳节特惠节”除夕、元日团也即将起程,这次的特惠是买一赠一,穿除夕附赠元日,大家不要错过良机啊!

按惯例,佳节团成行之前要先发布落地注意事项。过年期间的穿越提示是—最好不要穿越成官员!

您问为啥?之前的那些穿越团,不都是穿越成官员,特别是大官比较舒服吗?吃饭花公款,没事打打猎,公家还给配佣人……但是,如果您想要享受一个吃饱就睡、睡了再吃、天天闲聊不干活的悠闲年假,那么听我的,一定要穿越成平民百姓,或者穿越成小孩子最好啦!官员们在过年的时候是很苦逼的,至于为什么,下面过一会儿再说……

所以呢,这回我们要穿越到长安城的一个普通富户人家,年龄设定得小点儿,十二三岁吧,既勉强能上席吃年夜饭,又能乱七八糟地疯玩一通,不用理那么多规矩。说穿就穿,客人坐好,睁眼就到。

到了……哎,客人您站稳了,留神旁边那家伙!快闪一下!哎哟,撞着了……怎么又踩人家脚了?呀,您脸上面具掉啦,赶紧捡起来戴上,慢一点儿可就要被踏烂啦……

怪我怪我,只顾校对穿越时间,没选好落地地点,对不起啊……您这是直接落到长安城除夕夜街上的驱傩大队里了,看这挤挤攘攘、活蹦乱跳、欢呼笑闹的人群,多有过年气氛啊。哎哟,客人您就别这么怒视我了嘛,您脸上的面具样子挺可怖的,再配上这杀人眼神,看,旁边这孩子给吓哭了吧。

您问驱傩是啥玩意儿?我挠头,怎么解释呢?最简单的说法,您就把它当成巴西狂欢节一类的活动,大家在除夕夜组团上街散步,为了民主自由……啊咳,是为了庆贺新春祈愿祝福,自发地参加一些舞乐表演,娱人娱己制造喜庆欢乐的过年气氛罢了。

要解释得稍微详细一点儿的话,您知道有种说法说“年”这玩意儿本来是一种怪兽吧?过年本来就含有相当浓重的驱除鬼怪妖孽、保平安祈祥瑞的成分,而“驱傩”正是集中体现这个作用的一种仪式,在古代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呢,到近现代,一些乡村里照样还有。

当然大部分城市里如今是不鼓励市民除夕夜上街跳大神了,所以,您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可以体验一把。我郑重建议,您可以把在驱傩仪式上被暴揍的鬼怪,在心里偷偷置换成您的极品领导上司客户亲戚……

这么想就舒服多了吧?嗯,您问驱傩是怎么个驱法?技术要点是什么?好说好说,简单得很。

最简洁环保的驱傩大队,前头有一对男女,戴着老翁、老婆婆的面具领舞,他俩的角色叫傩翁、傩母;围在他俩身旁身后的,有千儿八百个戴小孩面具的,叫护僮侲子;另外的人就是戴各种鬼怪面具,当反面角色。大家边走边跳边吹拉弹唱,大部分人以凑热闹起哄为主,前面专业领舞的有歌词,歌词内容大都是描写正义人类如何胖揍鬼怪。

您说前面太乱,听不清他们在唱啥?嗯,我给您复述两首《驱傩词》[144]:

适从远来至宫门,正见鬼子一群群,就中有个黑论敦,条身直上舍头蹲。耽气袋,戴火盆。眼赫赤,着绯裈。青云烈,碧温存。中庭沸沞沞,院里乱纷纷。唤钟夔,拦着门。去头上,放气熏。慑(摺)肋折,抽却筋。拔出舌,割却唇。正南直须千里外,正北远去不须论!

还是不懂?免费再赠一次文言译白话:

刚从远处到房门,撞见鬼怪一群群,里面有个傻大粗,蹲在家里房檐上。浑身冒着青红火,红眼还穿红裤头。红火外面透着绿,吓得院里乱纷纷。叫钟馗,守住门,跳上鬼头放屁熏。鬼怪一熏他就倒,打断肋骨抽出筋。拔了舌头,割掉唇,一脚踹出千里外,往南往北去充军!

翻译得不好,大家领会精神。反正驱傩词大同小异啦,再来一首也差不多:

适从远来至宫宅,正见鬼子笑嚇嚇。偎墙下,傍篱棚。头鬅鬙,眼隔搦。骑野狐,绕巷陌。捉却他,项底揢。塞却口,面上掴。磨里磨,硙里侧。镬汤烂,煎豆醋。放火烧,以枪攫。刀子割,脔肉擗。因今驱傩除魍魉,纳庆先祥无灾厄!

除夕夜,大队人马上街驱傩的活动,事先要跟城管部门打好招呼。参加者可以天黑出门乱逛而不犯夜禁,机会难得。更难得的是……哎,客人您看您,一不专心就掉队了吧?刚才您在的那一队人径直往北,八成是要一直跳进皇宫里,去给皇帝嫔妃们驱傩。这种时候,有好多游手好闲的无聊人士专门收买您穿戴的这套行头,冒充小孩子偷进宫去,想趁机开眼瞧瞧皇家的女人长得怎么样。

唉,算了,黑咕隆咚的料想他们也看不到啥,我们还是回家吧,不凑那个热闹了—家里还有好多热闹等着您呢。

顺大街,进坊门,走巷曲,回家门。您问长安城夜里有路灯没?对不起,没有,平时只能靠月光星光照路,不过除夕夜会好一些,因为家家户户院里都点着大火堆,唐朝人一般叫“庭燎”,冲天火光会透过院墙和大门,把街上照得亮堂些。

作为京城富户,您穿越到的这户人家,堂下院里也一定点着几堆大火呢。这不您进了自己家门,只见火堆旁边人影憧憧,家里几十口子人有的坐在席上吃年夜饭喝团圆酒,有的喝高了,手拉手臂挽臂地边唱歌边跳舞,一边还有吹弹奏乐的,可真是热闹。

这时候您最想干什么?找肉串来烧烤?我说先把吃货的本性收敛一下成不?您穿越成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又是富家子弟,玩心远远大于吃心好吧?快交子时了,远近爆竹声越来越响,您也赶紧去把家里准备的爆竹拿出来放一放吧!

呃,您说翻不到红纸裹的鞭炮?也找不到点炮的线香?

客人您醒醒,咱这是穿越到唐朝,火药这玩意儿离走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还有点儿距离呢。线香也没有,谢谢,那时候人家的香是要团成小块状闷在炉子里熏的。

没火药,鞭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响成一片的爆炸声是什么山寨效果?唉,客人啊,您不认识汉字吗?“爆竹”这俩字是啥意思,猜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吧?

您看,您家里的其他人这不是拖了一大堆竹子过来吗?对啊,还愣着干吗,跟别的小孩一起动手,往火堆里扔竹竿吧!竹节中间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自然会噼里啪啦地响,迸出来一阵一阵金红色的小火花,在夜色里分外艳丽喜庆。

没错,唐朝和以前时代的大众爆竹就是这样的,您要是觉得不过瘾,非得点那种带火药的鞭炮,请认准目标,只穿越宋朝以后。

小孩子们在火堆上烧竹,家里大人却在搜罗过去一年用坏的扫帚、鞋子,扫帚也扔进火堆里烧掉,不能丢出院外,说是这样可以在新的一年“令仓库不虚”。至于破旧鞋子则要埋在院里,这样家里会出当大官的儿子哦。

当当当当,子时到了,街上钟鼓齐鸣,这是辞旧迎新的一刻。在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客人您在说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您能稍微装得有文化点儿吗?能吗,能吗?

唐朝的拜年话怎么讲呢?如果要说得简单些,记住两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145]应该能应付过去了。您那爪爪也不用拼命往前伸啦,红包是没有的,唐朝人不给压岁钱。

失望啦?特意穿成小孩子来唐朝过年,结果连压岁钱都没得捞。安慰您一下,有的家里很有钱或者长辈很疼小孩的,可能会准备点儿特制的金、银、铜钱,或者贵金属饰品,甚至珠宝绸缎类的东西,在过年过节时赏给小孩子取个吉利,这些虽然不是马上能花掉的钞票,但您偷偷拿出去换吃的玩的,也不是不行。

但是“压岁钱”这个名词,或者叫压祟钱、压惊钱,以及过年一定要给钱的风俗,唐朝是没有的。同上,指望压岁钱,请穿越宋朝以后。

子时过后,有的家里成年人还要继续守岁玩乐,一直熬夜到天明,但是小孩子一般都会被家长轰去睡觉了,因为初一还要早起呢。当然,您可能不情愿,也觉得还不困,家人会许愿说明天早起来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给你,乖啦,脱衣服去睡吧,明天起来就可以穿新衣了哟……

注意,家人说的是新衣,可不是新棉袄。

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啊,宋以前中原地区根本没有我们现在常见的那种白白的棉花,哪来的棉袄?您要是纯棉控,坚持要在唐朝穿棉布,那请穿越去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那片神奇的土地从汉朝就有棉布了。

您问寒冬腊月的连件棉袄都没有,会冻死吗?咳,看您说的,赶紧睡,一觉醒过来,看看枕边这套颜色鲜艳的新衣服,摸上去也是软软厚厚的吧?这是什么材质呢?

坐起来抖抖看,中间套着的这件最厚的,有一层雪白蜷曲的短毛,是羊皮哦。小小年纪就能穿上真皮草,不错吧?

当然了,羊皮在中国古代并不算特别贵重的东西,一般百姓和下等穷贵族、穷士人,要弄件羊皮袄来穿也不是很困难。昂贵的,穿上很显示身份地位的皮草,是狐皮、豹皮、貂皮,都是给成年人穿出去炫耀挣面子的,小孩子就别想了。

仆妇过来帮您穿衣服了,您别自己乱穿,容易弄错顺序的。贴身的内衣一般是用麻布做的,当然如果您家很有钱,又在过年期间,也有可能给您穿件高级的丝绸内衣。外面穿上皮裘的上下衣,有毛毛的一面朝外,但是您可不能就这么浑身毛茸茸地跑出去,像个野人似的,多没教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