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着呢。大舅,我看您比上次硬朗了。”唐植桐笑颜笑语回应着,上次见面的时候,张永祥不止水肿,身上还没有力气,下床都费劲,这次扛着麻袋来,都没怎么出汗。
“多亏了你上次送去的花生饼,治大病了。”张永祥乐呵呵的说着就进了门,待看到妹妹后,却有些手足无措,陪着笑试探道:“你……都好着呢。”
“还死不了。”张桂芳硬邦邦给大哥撂下句话,怔怔的看着他,比上次见面时瘦了,但精神还好,身子骨看上去也硬朗,一点水肿的痕迹也没有留下。
两人就这么站定,相互看着,得有十来秒钟。
张永祥堵在门口,唐植桐撩着帘子,小王同学拎着麻袋,就这么等着。
“妈……”再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唐植桐主动开口提醒张桂芳。
“这么大个人了,堵门口干什么?往里走两步。”张桂芳说话还是硬邦邦的,不过转过脸去吩咐凤芝道:“凤芝,给你大舅拿马扎。”
张永祥听后非但没生气,脸上还挂着笑,往里走几步,把门口让了出来,站定后开口道:“一直想来,可田地归集体了,没产出了。”
“空着手来,我还能赶你走?”张桂芳听大哥解释这阵子没上门的原因后,再次硬邦邦回怼。
唐植桐朝小王同学嘿嘿一笑,能说话就是个好现象,表明有的谈,表明一直放在心里,态度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凤珍、凤芝,这么大个人了,不会喊人吗?叫大舅!”张桂芳这会儿拧巴,看谁都不顺眼,刚说完张永祥,又下意识的批评两个一直没吭声的闺女道。
“大舅。”
“大舅。”
凤珍、凤芝不敢触张桂芳的霉头,很听吩咐,相继开口喊人。
“哎!哎!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张永祥脸上乐开了花,妹妹能让闺女喊自己,就已经比之前进步了。
“大舅,坐下说。”唐植桐进屋后,将凤芝拿过来的马扎放在张永祥身后,自己也拽过马扎陪着坐下,然后开口帮张桂芳圆道:“大舅,我妈最近气不顺,看谁都不顺眼,刚才还逮住我说了半天。”
“没事,没事。”张永祥摆摆手,接过凤珍递过来的茶杯,笑着说道:“这么多年了,你妈就这个脾气。”
小王同学一听,在旁边抿着嘴,想笑,却不敢,婆婆除了去年中秋前有那么几天脾气不好,其他时候都好好的,而大舅说她就这个脾气,这么多年得受了她多少呲打?
张桂芳看到了儿媳妇的表情,脸上有些臊得慌,强撑着婆婆的架子,吩咐儿子,也是说给大哥听:“桉子,陪你大舅聊聊天,我去做饭。”
“妈,我和您一块。”小王同学生怕婆婆再闹别扭,打算一会趁机垫上两句话,既然都操心张承平的工作了,不能在这个节骨眼闹崩。
“桉子家的,村口的老榆树结榆钱了,我一大早折了点,你撸撸,烙点饼子吃。”张永祥看妹妹转身,没敢指使,转而吩咐外甥媳妇道。
“好嘞!”小王同学答应的清脆、痛快。
小王同学喜欢“桉子家的”这个称呼,她不认为这是一个女人附庸男人的称呼,反而觉得更像是一种对女人身份的认可,尤其是这个称呼还是从亲戚长辈口中喊出来的时候。
张桂芳听到大哥提及村口的老榆树,身子一僵。
许多年前的这个季节,大哥爬上老榆树,自己在下面翘首以盼,大哥折下的第一支榆钱,总是朝自己扔下来,扔下来之前还会叮嘱一句:“躲远点,别刮花了脸。”
偶尔掏到一窝鸟蛋,大哥也是偷偷的埋在草木灰里煨熟,然后看着自己吃。
虽然大多数时候都不怎么熟,也没有盐味,但那滋味真好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孩子们都大了,大哥也有了白发。
不知不觉,张桂芳流下了两行泪。
也许是被泪水烫到了脸,张桂芳发觉后快走两步进了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