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八年。
秦国进一步攻取楚国的召陵。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使得楚国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在这样的形势下,楚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此次秦楚谈判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汉中,换取楚国驱逐陈轸、昭过。由于昭过本人、楚廷亲齐派以及秦国大臣甘茂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武关之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
第三阶段:我要求秦国交出张仪,来交换黔中郡。
第四阶段:秦相张仪至楚,被我囚禁,本来将要被杀。
由于我舍不得割让黔中郡,加上张仪贿赂靳尚、郑袖为自己说情,我最后还是释放了张仪,而秦国也就没有得到黔中郡。
两国达成了连横共识。
当张仪回国时,我担心张仪会继续败坏楚国,靳尚便自请为我跟随、监视张仪,却不幸遇刺身亡。
张仪离楚后,屈原恰好出使齐国返回,质问我为何不杀张仪。
此时我幡然悔悟,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张仪在楚时,屈原便劝阻了我,定要杀了张仪。
但,我信张仪,不信屈原。
无论如何,至此,楚国和秦国成为了盟国。
张仪返回秦国后,我又派昭雎出使秦国,巩固楚秦关系。
昭雎还没有抵达,秦惠文王就去世,秦武王即位。
这时,诸侯听闻张仪不被新王宠信,纷纷和秦国断交,转而和齐国结盟。
shiji
十八年,
十八年(前311年),
秦使使约复与楚亲,
秦国派使者前往楚国缔约,又想与楚国和好,
分汉中之半以和楚。
答应把汉中的一半土地还给楚国,从而与楚国和解。
楚王曰:“愿得张仪,
楚怀王说:“情愿得到张仪,
不愿得地。”
不想得到土地。”
张仪闻之,
张仪听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