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哦,对了,恺哥!”
“那个‘亚洲青年电影计划’,你跟宿哥一起商量下!”
这是扶植年轻导演的一个推广,跟捡漏差不多。
就是有兴趣的导演,可以把剧本投到电科,然后拉到投资。
很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搞过这项目,但成功的没几个,例如宁皓参加的亚洲新星导,就是这种类似项目。
他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但,陈瑾推出这个项目就不一样了。
他知道哪些剧本、电影会火,所以投资起来完全无压力。
属于捡钱。
这就是目前电影科学比其他影业最强的一个优势。
他一个人拍电影肯定有限,要是一年投资个20多部,每一部都赚,那不出几年,电影科学别说成为国内第一,好莱坞六大可能也可以掰掰腕子。
因为在业界,没有100%包赚的电影公司,连好莱坞也不例外。
投资电影肯定有风险。
而陈瑾,哪怕做不到100%,他有未来自传电影里的新闻在,都比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来的稳妥得多。
这种项目,电影科学才是最合适的。
“好!”
“其实这几个月也有好多导演编剧给我们公司投了项目,我之前跟你说过,要不你抽空看一下?”
陈恺在那说着。
“行啊,你让人整理了拿过来!”
陈瑾想了想还有什么事。
他也就今天白天有点空,晚上就得去参加《人生大事》首映,接下来也很忙。
郭忛都没空来办公室跟陈瑾打招呼,他已经直接去了青影厂剪辑室。
不一会儿,陈恺就抱了一沓的文件拿了过来。
“这些有的是邮箱发来的,有的是自家找上门来拉投资!”
“其中有几个拍过一些作品!”
“放这吧,我来看看!”
陈瑾随手拿了一本,翻开来看了两眼,很陌生。
很多电影一开始的名字,跟上映时是不一样的,所以陈瑾得找一点熟悉的剧情,跟电影简介或者片花对应。
这个其实很花时间。
翻了几本陈瑾发现,他好像有些高估了系统的能力。
特么都没听过啊!
好在有的署名,写了编剧和导演,陈瑾可以靠系统索引下,不然还真的吃力。
但即使是这样,看了十几个本子,就发现了一个能对得上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