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来人推门而入,看清来人面目时,王承立刻起身拜下。
“儿臣见过父皇!”
推门而入的王瑾,看着案牍上厚厚的奏折,以及面前疲色难掩的王承,叹息了一声。
“承儿,可劳累?”
“回父皇,为父皇分忧,儿臣不累!”
这时候再累,王承也不会喊累,刚刚开始监国,就累了,这太子也别做了。
“起来。”
王瑾俯身握住了王承的臂膀,把他扶了起来,捏了捏他有些消瘦的肩,着实是有些心疼了。
皇帝这个这个职业,说实话,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尤其是想做一个明君,做一个做实事的君王。
而王承什么都好,就是这个身体,根本活不到王瑾老去的那一天。
许是继承了王瑾糟糕的武学天赋,从王承年幼时,王瑾便请了名师,教他习武,各种名贵药材硬堆,才堪堪堆到个内气境便再无寸进。
王承看着王瑾疼惜的眼神,心里更是压力倍增。
博览群书的王承,觉得自己其实很幸运,从出生到现在,王瑾都坚定不移的选择他,信任他,现在更是让他监国,准备把权利过渡给他,史上没有哪个太子有他舒服。
可是正是因为王瑾对他的爱,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自己做不好,让王瑾失望。
注意到王承有些闪躲的眼神,王瑾拍了拍他的肩膀。
“累了就告诉父皇,父皇还没老,还能为你们撑起一片天。”
说罢,王瑾转身离去。
留下王承呆愣了片刻,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再次坐下审阅奏折,他的脊背比刚才更挺直。
其实他知道自己坐上皇位的机会渺茫,但是能为王瑾分忧他很高兴。
漫步在宫中的王瑾,挥退了身旁的侍卫亲随,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
想起王承疲惫的脸庞,心底涌出些许酸涩。
到底是自己的一手养大,精心培养出的亲儿子,怎么能不心疼呢?
可是这个担子是一定要落在王承身上的。
立嫡长,是最稳定的,不论现在还是之后,对大汉江山都是最稳定的选择。
而立贤,就不一样了,现在他能掌控的了一切,往后几代呢?
这个立贤,立的是什么贤?是皇帝眼里的贤?还是大臣眼里的贤?还是百姓眼里的贤?
一个整不好,国朝储位都会不稳。
所以他不能开这个头,只能坚定的扶持王承,在王承的子嗣长大后,再从王承的子嗣里挑选。
除非王承子嗣不丰,或者不堪造就,王瑾就不会让王博继位。
天凤四十五年,治国二十年的太子王承,在朝廷上积累了足够的威望和治国的经验。
在这一年,王瑾直接将皇位传给了王承。
登基的王承,更是勤政,天不亮就起床处理政务,事必亲躬,全年基本都不休息。
而退位的王瑾这个时候开始教育孙子,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