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贾蔷可不敢答,他是小辈,还是贾珍养大的,哪里敢骂他呀。
贾琮也不理,拍拍他的肩吩咐道:“银子交给太太收着,其他东西你分配一下,让族人来领回去过个好年。”
说着不等他回答,再次开口道:“你也该成家立业了,过了年去京郊或附近县里看看,哪里有好田地的买下些来作咱们宁国一脉的祭田,到时候你去打理,如今还没分宗,收成先收着,等将来分开了,咱们这一脉的祭祀也有着落……”
贾蔷听的大喜,果然琮二叔不会亏待自己呀,这不仅是为家族谋划久远之事,也是为他将来考虑。
古代的祭田是个特殊存在,即使被抄家,祭田也不在抄没之列,理由是祭田所出是为了祭祀祖宗的。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只要是正统王朝都遵守这规矩,否则就是朝廷无道,该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而管理祭田者就像个小地主,只要不是大面积歉收,一般都会有盈余的,虽然不是你的,但你拿一点族人是不会介意的。
至少,你一家的生活是可以保证温饱,而且只要不犯大错,家族一般不会换人管理,能够传给下一代。
干劲十足的贾蔷开心的答应着,自去忙碌起来分配年货去了,贾琮这才回了后院,跟尤氏、黛玉说了今天发生的事。
列席的秦可卿听到这,暗自感叹贾珍父子的混账,尤氏更是气的哆嗦,这些年究竟被掏空了多少钱呀。
荣国府那边炸开了锅,乌进孝这次送银子回来,负责荣国府的田庄的是他亲弟弟,自然也不能空手来。
不然这边消息传过去,他同样也会暴露,因此也只能补上些银子给主子。
这家伙胆子大些,只补了三万两,可即时这样还是把贾政、贾琏惊的下巴都掉下来了。
最难堪的是赖大等管家、管事,看到这白花花的银子,他们坐蜡了呀。
贾赦得知消息冲到前院亲自查看后,阴森的盯着各大管家,连说三声“好”后,去了老太太那。
这下老太太也明白了,自己一家人是怎样被下人蒙蔽其中的,登时下令把所有管家召集起来,并让人来请贾琮过去。
见到老太太叫自己,贾琮明白缘由了,叫过喜儿道:“去通知芸哥儿,带我的亲兵去西府。”
又叫寿儿交代道:“你去五城兵马司,跟裘大爷说,让他调一队人马到宁荣街,若是需要他帮忙,再给他发信号。”
两人领命而去,这哥俩原是贾珍的亲随,现在跟着贾琮完全不一样了。
原本贾琮是不想用他们的,这两人跟贾珍不清不楚,都是清秀的所谓书童。
可喜儿是入画的亲哥哥,小丫头求了他,看在惜春妹妹的份上,贾琮这才留下,既然留了一个了,那另一個也没必要赶走了。
反正自己只用他们做事,不犯错就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