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秦大墓,去草率地把这个军阵的最高指挥者让秦始皇来担当。马厩和禽兽坑在赋
予后人诸多启示的同时,也同样折射出秦大墓的主人就是兵马俑军阵最高指挥者的
可能。而墓的主人也许正是生前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著名将帅。这个
将帅就是自蒙骛之后的秦国著名将帅之一,而蒙骜本人的可能性最大。他与兵马俑
军阵的联系同马厩坑和禽兽坑中的所有动物与饲养者一样不可分割而成为一个整体。
有研究者曾经提出:“假如秦大墓的主人是军阵的最高统帅,那么秦俑军阵的性质
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就是说俑坑军阵不再是为秦始皇陪葬而变成为墓主陪葬。”但
马厩坑赋与我们的认识是,马与俑双方不存在谁为谁陪葬的问题,它们作为一个整
体共为秦始皇陪葬。同样地,墓主人和兵马诵也是作为一个整体为秦始皇陪葬的。
二者在陶俑与真人真马的关系中,尽管作了完全相反的安排,但正是这样的安排,
才更能令人看出秦始皇对人的自身价值尊重的良苦用心。
当然,钻探小分队不久发现的杀殉坑,则是另一种背景下的政治产物,这和已
死去的秦始皇本人已不再有任何关联。悲剧的发生同秦帝国的陨落一样,实在是这
位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未能预料的。
凄壮的祭坛
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带着左丞相李斯和小儿子胡亥,在近侍中车府令赵高等
臣僚、太监的簇拥下,开始了第五次,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出巡。
大队人马伴着初升的旭日从都城咸阳起程。在金风丽日下出武关、过丹汉两水
域,沿长江东下分别到达虎丘山和会稽岭。秦始皇在会稽岭祭奠大禹,刻石颂功,
并针对东南地区存在的氏族社会婚姻习俗和男女淫乱的现状,提出了“要大治濯俗,
天下承教化之风,使民俗清廉”的新型封建思想。并刻石宣示,以醒时势臣民。
离开会稽岭,秦始皇率队沿水路到达琅琊。在方士徐福的诱说下,秦始皇亲率
弯手进入东海寻找敛鱼作战,将一条巨鳞可辨、若沉若浮的大鱼用连弯射死。
当秦始皇满怀胜利的喜悦,在琅琊台饮酒作歌入东海时,忽感身体不适,只好
下诏西还。当车队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竟一病不起。左丞相李斯见状,急令车驾
速返咸阳。
时值盛夏,如火的烈日的烤着这支车队,大路上弥漫升腾着黑黄色烟尘。
李斯、胡亥心急如焚,秦始皇痛苦不堪,不时发出阵阵呻吟,死神在一步步向
他逼近。
当车队到达河北境内的沙丘时,病人膏盲的秦始皇自知已不久人世。弥留之际,
他强撑身体,把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叫到跟前,让他俩草拟诏命,传诏在北疆防御
匈奴的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守丧。
李斯、赵高匆匆把诏书拟好,秦始皇过目后,用颤抖的手把玉玺递给李斯,有
气无力他说道:“速派使者送达扶苏……”余下的话尚未说出,便撒手归天了。
这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改天换地的一代伟人,终于走完了他那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