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还是这个年代的出海,风险太大了一些。
再加上大家叶落归根的念想,愿意出海长期闯荡,或者直接移民海外的人,还是太少了。
“会有办法的!以前蒸汽机车啊,自行车啊,热气球啊,这些东西谁能想到?
但是现在也都有了!甚至是那个千里眼,如今也已经不是那么稀罕了。
说不定过个几年,传说中的顺风耳,也会被制作出来了。”
李象颇为期待的看着远方,觉得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1501章太子港的安全
“郎君,现在来太子港做生意的商家,明显是一年比一年多了。您说我们要不要也跟着设立一个市舶司?
不管是进入我们太子港的货物,还是从我们这里运输出去的,都征收一成的赋税。
这么一来,我们就有更多的钱财扩大太子港的规模。”
长孙家庆如今在太子港也算是混的风生水起。
不客气的说,长孙家在海外的子弟当中,太子港的长孙家庆,算是混的最好的。
当然了,这根他个人的努力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主要还是因为他做对了选择。
要不然怎么会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前段时间看《大唐日报》上面的报道,贞观二十年的赋税收入之中,市舶税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了。
甚至市舶税有望成为最大的单一税种了。
但是我们太子港的情况和登州、扬州不同。
依靠着大唐各种各样的独特产品,哪怕是要缴纳市舶税,还是有很多商家从大唐拿货的。
同样的,因为大唐广大的市场需求,哪怕是缴纳了市舶税,很多货物也还能有不错的利润空间。
所以市舶税的征收,对大唐的海贸没有特别大的影响,甚至因为市舶司的成立,让海贸变得更加正规,发展更加的迅速。
但是我们太子港不一样啊,本来就距离那么远,很多人都不大愿意冒险过来。
毕竟在海上漂泊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如果商品的利润不够高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不想过来了。
再说了,虽然我们的海贸货物在增加,但是主要还是出口各种本地特产,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多收钱的话,提高售价其实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不过这些手段我都是不想采用的。
伴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的生产成本其实是在下降的,相应的其他很多成本也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