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等待,只要能够买到合适的设备,先引进,然后再慢慢的更新换代,也是可以的。
要不然我们的作坊,很快就要被淘汰了。到时候别说挣钱,以前挣的钱都会亏回去。”
想到后面仓库里头密密麻麻的自行车,韦掌柜心中满是焦虑。
“嗯,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协调,每个星期跟我汇报一下进展。现在我们要考虑一下怎么处理库存的自行车,然后什么时候推出链条驱动的自行车。”
库存是每个开设作坊的商人都感到头疼的事情。
这不仅是占用资金的问题,还意味着生产效率和生产规划存在问题。
而当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库存的问题就更加被放大了。
就韦家的自行车,他们如果不大规模的降价,是卖不出去的。
可是韦思仁也好,韦掌柜也好,显然不愿意独自承担降价的后果。
“郎君,我有一个主意,不过可能影响会比较大。”
“什么主意?只要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其他的都好说。”
“上个月各个零件供应商的货款,我们不是还没有支付嘛。现在积累下来的库存自行车,主要也是上个月生产的。
我们可不可以直接以自行车来抵扣货款呢?当然,我们可以打一个折扣,降低大家的不满情绪。”
韦掌柜这个想法,显然是在心中想了挺久了。
虽然这样子会让供应商不满,但是他觉得只要韦家的作坊,以后生意很好,就不愁这些供应商会放弃跟韦家合作。
毕竟,他们只是使用货物来进行抵扣货款,又不是不给。
“这个主意不错,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如今自行车卖不出去,我们连支付货款的资金都没有了,让他们跟我们一起承受一点压力,也是很正常的。”
韦思仁稍微思索了一下,就同意了韦掌柜的建议。
死道友不死贫道。
先把韦家的产业给稳住了再说。
……
蒸汽机研究所。
李谚忙的脚不离地。
一方面,他要负责蒸汽火车的改进工作,另外一方面,蒸汽机设备的需求迎来了井喷。
不仅蒸汽机作坊的产能要跟不上了,各个作坊提出来的蒸汽机设备的需求,也让李谚应接不暇。
毕竟蒸汽机研究所,能够负责设备设计的人员,数量是非常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