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完这本书,王弗的手不受控制,总想写点什么,这会儿大部分的话本子都是才子佳人,亦或者什么游记见闻,适合女子看的书,少之又少。
女子写出来的那就更少了。
这样的情况下,她觉得自己可以先写几本试试水。
……
金陵城里。
夜色降临,包拯带着包勉往附近的河畔走去,金陵城的秦淮河颇负盛名。
一行人坐在小舟上,欣赏夜间风景时,跟船夫说起话来。
话里的内容无非是土豆红薯,至于教育跟军事。
包拯并未说起,要知道,百姓了解的东西,也就自己的日常,若是问的太多,会引起人的警惕心,反受其乱。
“红薯是好东西啊,土豆也好,这会儿乡下的人,不愁饿死了,若是太饿借上两块红薯就能打发几日,如果生病那就没救了。”
船夫脸上带着笑。
如今的小太子真是好人。
如果不是小太子坚持要把红薯土豆推广出来,他们这些百姓,到了冬日里只能勒紧裤腰带,一日喝上一点稀饭,往床上一趟,等着来日的稀饭,至于吃白米饭谁舍得呢。
若是今日多吃两口,明日就是真的一口吃不到。
那样是会死人的。
去岁,家家户户都种植了一些红薯土豆,只要放在地窖里,封死的严实点,不让红薯土豆发芽,就能一直留着。
到了冬天,吃过热乎乎的烤红薯,红薯糊糊,还有土豆饼……
冬日里不再是稀汤稀饭。
夜里冻死的人也减少了不少。
包拯时不时点头。
从船上离开,瞧见巷子里有几个乞丐。
年纪尚幼,跟统统差不多高。
……
包拯看向公孙策。
公孙策朝着里面走去。
包大人长相不似常人,以往遇见事情需要打问,都是公孙策上。
这日虽然敷粉上妆,但是在这样的时候,都是公孙先生出手,此刻依旧应该是公孙先生出手。
公孙策走到巷子里。
蹲在地上跟几个小孩说了几句话。
而后从荷包里摸出几个钱,走回包拯身边时,脸上带着无奈。
那些孩子尚且年幼,还不会官话。
这样一来就询问不清楚。
公孙策跟包拯商量起对策来,以往出门,会有会当地话的人跟随,这次……
他们要将大宋每一处都走上一圈,所以在外头时间不短,带人,也没有办法带。
“我来!”
包勉开口。
他也不会金陵本地的话。
尤其是,金陵城是一种语言,城郊是一种,再隔几个村子,又有几个字的语调不同,这还是金陵,若是继续往南,那边的语言会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