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观察周遭人的情况。
大宋的百姓普遍忙碌呀!
小贩卖力吆喝,在摊位上放着好些手炉,袜子,鞋底针线。
还有些卖糕点的挑着扁担走来走去。
买个糕点尝一尝,再看看团扇上头的刺绣,一边走一边玩,回到家里,发现包拯竟然在家坐着。
“叔父,你今儿怎么没在开封府?”
“你范叔叔要从南边回来了,带着你的那些东西。”
包拯开口,眼里带着期待。
等范仲淹来了,就能知道土豆的产量以及在南方生存的情况。
若是真的能一年两熟。
大宋,是真的有救了。
包拯非常期待。
包勉也跟着期待起来。
他的土豆要到了,真棒!
这些日子,他明显感觉出来,娘亲送到国子监里的菜品,土豆量少了很多。
定然是家里的土豆不够用了。
于是二人一起期待。
包拯看一眼蹲在地上,不用别人教,自己就掌握揣袖子精髓的小侄子,忍不住笑出声音。这举止模仿的挺形象的,像极田埂劳作的老农,小小一团白白嫩嫩倒是憨态可掬。
他对包勉说道:“那白叠子结出来的棉铃里的棉絮,确实能御寒,棉絮也可以纺线织布,若用物件制衣,质感也极为不错。”
包勉扬起脖子,抬高脑袋。
棉花……本就是好东西。
他可真会做梦!
小包勉心里暖洋洋。
天擦黑时,范仲淹才带着人过来。
这些人赶着马车,马车裹的严严实实。
好几辆车子一起走到小院。
车上满满当当……
这么多土豆,自家地窖装不开啊!
包勉惆怅!
地窖装满以后,包拯带着人去郊外的一个院子里。
那院子比较大,可以放开土豆。
卸了土豆西红柿跟辣椒。
包拯跟范仲淹有要紧的事情要谈,小包勉则是一手抓了一个土豆,寻找干柴点火,他开始烤土豆吃。
土豆这个东西,不需要多复杂的烹饪,只需要放在火里烤一烤,就能变成极为香甜的美食。
先前土豆数量不够。
烤着吃太奢侈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